这里是建水县城外70公里的官厅镇苍台村,一处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村落。
苍台村自元代起,建在哀牢山中2000米海拔的一座山顶之上,是滇南哀牢山区彝族尼苏人生活居住的古村落,因地处云南通往红河南岸及东南亚越南、老挝等国的丝绸古道上,并作为途中聚粮供粮的粮仓而得名(古名“仓台”,后人将仓字改为“苍”,沿用至今)。
苍台村四周盘绕曲折的梯田,包裹着层层叠叠的土掌房,户与户之间紧密相连,错落有致,让村子从远处看起来似城堡一般,因此也有“哀牢山中的小布达拉宫”之称。受建水地区汉文化的影响,土掌房也集合了一些汉式合院民居的特点。如今的土掌房,也用水泥浇灌屋顶,避免了漏雨的情况,但依然冬暖夏凉。
清晨,在土掌房中醒来,整个屋子充满暖黄的色调,很温馨。去院子里洗漱,一只小猫自在的身影在早晨炊烟袅袅的背景前穿梭,大概小猫也不知道它是在自家的院子,还是别人家的房顶上,这是土掌房最大的特点。
隔壁的大妈赶着小马要去到山下,大概是要帮一家亲戚驮一些重物,她嘱咐家里其他人,记得把窗台下的三大袋子玉米,再好好地晒一晒。
抬着相机,在村口晃荡,许多的小朋友闯入镜头,愉快地打着招呼。
悠闲的一整天,村子安安静静,去到村子最高处,只远远地望着红河水奔流不止,那山间的云朵升起又散去,阵阵温柔的山风,吹来了初秋的清凉,一下午就过去了。回到住处,喝了几大杯茶水,约摸4点的时候,才见村民们陆陆续续都从田间地头回来,生火做饭。此时落日的余晖斜斜地照着土掌房,正值秋收,这些平屋顶,也是玉米、辣椒的晒场,整个村庄镀了一层金黄。
饭后大约7点,远处的村中心广场亮起大灯,人们自在地跳舞,舞曲一支接着一支。现场跳舞的人,不就是早上去干活的大爹大妈们吗?他们真是精力旺盛。只听烟盒与烟盒的碰撞,带着强烈的节奏,把这声响传得很远很远,倏忽间,仿佛也让人听见了“达达达达”的马蹄声,好像要把那些久远的故事,在马蹄声声中传送出去。这是彝族歌舞独有的魅力,听见一个节奏,就能欢快地舞蹈,跳起舞,就能唱起歌,唢锣舞、小三弦、沙莜腔、烟盒舞等,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诗意表达。
当月亮升起在东山顶上,灯火暗去,舞台中央的篝火也渐渐熄灭,苍台村终于又陷入沉沉的夜晚。而山脚下日夜流淌的红河水,小马脖子上挂着的铃铛,村口的一棵百年古树,此时头顶皎洁的明月,清光四射,四野无声,就这样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起度过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天。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文
姚智慧 红河文旅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