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1个案例入选2023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典型案例名单

日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

2023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典型案例名单

由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

临沧市图书馆“绿美空间 书香满城”案例

榜上有名


临沧市图书馆成立于1962年,1984年—2014年先后两次换地建馆,现在所在的新馆于2018年1月29日正式开馆。馆舍总面积8064.39平方米,现有纸质藏书22万册,电子藏书40万册,属于“国家三级馆”,2018年4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云南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图书馆门口设有“24小时微型自助图书馆”。一楼主要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室、特殊人群阅览室、期刊报纸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综合阅览室、图书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室。二楼主要有党建阅览室、过刊阅览室、茶文化沙龙功能室。三楼为古籍室、党员学习室和办公区。同时,馆内共有数字化借阅机、报刊阅读机8台,报刊阅读机内存报刊万余种,数字阅读机内存图书3000多本,视听资料500集。


临沧市图书馆始终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图书馆的设计、建设、运营、活动和发展计划中,不断推动图书馆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社区生活相融合,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一是着力打造学习培训平台。举办茶文化沙龙作为临沧茶文化的宣传平台,定期举办公益茶艺师培训,以及青少年儿童公益茶艺培训活动;利用寒暑假举办少儿读书会,少儿暑期书法、美术公益培训班,截至目前,少儿读书会、茶文化沙龙、青少年维权岗已经成为临沧市图书馆的品牌活动。二是建设特色展馆。脱贫攻坚纪实馆围绕“伟大壮举、边疆巨变”这个主题,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大量历史资料,以全景式较为完整地反映出临沧精准扶贫的过程和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效,2022年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突出绿美功能空间。市图书馆在设计与建设上注重绿美空间的概念,强调图书馆沟通自然、人文合一的作用,外观设计以飘落的叶子为灵感,与周围湿地水景相得益彰,在馆内设计建设上,通过绿色环保技术、日常节能操作等手段,营造了浓厚的绿色办公环境和阅读环境。


临沧市图书馆始终把全民阅读推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全力推动总分馆制建设。2019年,根据公共文化领域四项重点改革工作安排,临沧市图书馆在全面完成法人结构治理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启动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快构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着力实现图书资源上下互通。同时,整合农家书屋藏书,目前已对174个服务点44.9万册图书进行规范管理。二是丰富展览主题。市图书馆依托临沧市美术、摄影、书法家协会,在抓好本土文艺创作和作品储备工作的同时,根据时代热点积极筹备各项展览,先后举办了“书香临沧”书法临帖作品展、广东惠州、贵州毕节、云南临沧三省市书法作品交流展览,以及围绕乡土乡情,反映临沧绿色生态之美的摄影、书法、美术展览。


临沧市图书馆顺应时代的潮流,与多方合作,不断扩大深化“绿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一是加强与高校的协作。临沧市图书馆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签署了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协议书,为建设新型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体系探索新途径。二是打造军民文化品牌。与驻临军警共建“国门文化”品牌。在驻临军警开设分馆4个,签订国门文化共建协议书。市图书馆精心挑选购买1万册图书,构建“拥军书库”,并定期对分馆的图书进行更换或补充。三是重视特殊群体,体现人文关怀。满足特殊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残障人士的阅读需求,市图书馆和儿童福利院签订了“图书流动服务点”建设协议,在福利院挂牌“书香临沧——临沧市图书馆图书流动服务点”,以每批300册流动图书的标准定期更新图书,依托“读联体阅读平台”开发并推广听书资源,并为特殊学校捐赠听书设备36套。


临沧市图书馆是阅读休闲的文化驿站,更是“书林+文化+生活+美学”的复合式文化综合体。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群众阅读需求得到满足。临沧市图书馆通过不断细化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延伸服务深度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将全民阅读活动向纵深推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市图书馆通过提供一个场域,策划一场读书活动,举办一场展览,让人和人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双重连接,让各种观点在这个空间里面自由流淌,让每个人都能被激发出超越自身的创造力。打开共享新格局。市图书馆与多方协作,推动临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层面迈进,打造高校与地方、教学科研与文化传播的交流融合平台,在支持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馆际间、地方与社会之间“学术+阅读+服务”的共建共享新格局。



来源  “恒春临沧”微信公众号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