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朵花开都有声音,每段旅行都有意义,让彩云之南在声波中与你相遇。在云南,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完的风景,品不完的民族文化,尝不完的特色美食……文旅头条新闻网开设“听云南”栏目,以音频+图文的形式展示云南的美,请你跟我们一起倾听云南、遇见云南!
古代造船前,会先制作一艘船模,形状、结构、装饰、选材、制作程序和方法与造真船无异,再根据等比例放大后的尺寸造船,这种技艺被称为古船船模营造技艺,曾广泛应用在传统木帆船建造上,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20年,古船船模营造技艺被列入昆明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一艘船模需要熟练掌握钳工、车工、漆工、微雕和针线活等多种手艺。在组装过程中,必须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才能将船组装好。组装龙骨、制作甲板、安装两侧船舷和护舷木,主船体完成后,还有绳索、帆具、桅杆、滑轮、栏杆、舷梯等数以千计的零部件组装。每个步骤细分下来,制作一条船模,需要上千道工序。
制作一条船,了解一段历史;收藏一条船,珍藏一段历史。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船船模营造技艺传承人付昆祥制作的船模,锚可抛、帆可升降、舱门可开关、救生艇可吊可卸,技艺极为精湛。
多年来,付昆祥千方百计收集资料并研读史料,亲自到一些古船遗址考察,同时还向历史学者和民间造船艺人求教,凭借对郑和的崇敬、对中国古船的热爱,他最终破译了郑和宝船的“历史密码”,他带领工人耗时3年、投入数百万元,终于按照1∶50的比例第一次成功“复活”了郑和船队。下一步,付昆祥将和他的徒弟们将古船船模营造技艺带进中小学,在古船船模研习馆开设古船文化体验课等,进一步将中国古船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让中国古船文化在新时代的大海中再次扬帆启航。
策划:张敏 李文女
统筹:龚怡丹
本期文案:昆明文旅
海报制作:张楠
音频制作:邓斌
图片: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孙兵
本期责编 龚怡丹、刘榕杉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