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通道 携手共发展

10月8日,云南日报6—7版整版刊登题为《开启新通道 携手共发展》的文章,联合解放日报、浙江日报、湖南日报、重庆日报、四川日报、贵州日报6家省级党报,深入展现“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开行的重要意义。

报纸截图

2023年10月8日,中老铁路“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行。为深入展现“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开行的重要意义,云南日报联合解放日报、浙江日报、湖南日报、重庆日报、四川日报、贵州日报6家省级党报,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老铁路通车以来,客货双升,促进沿线地区经贸、人员、文化、教育交流沟通的积极成效。

沪滇共同进行口岸城市产业联动发展、浙江企业从货物运输到赴老挝投资设厂、一座座国际陆港“朋友圈”正不断扩大。中老铁路的地理起点虽然北起昆明、南至万象,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早已逾越山海,带动并辐射到中国内陆腹地和中南半岛国家市场,实现铁路沿线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互补,激发产业活力迸发,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跑出加速度。

怀化国际陆港项目。

上海——沪滇携手 双向赋能

东经101°41′11″,北纬21°11′23″,这是云南边境小城磨憨的地理坐标。这里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是我国通往老挝重要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同时也是澜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通道之一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接合部。

在中老铁路上,磨憨站一端连着中国,另一端连着老挝的友谊隧道进口端。战略地位的凸显,使磨憨的地理区位条件出现根本性变化,正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带动并辐射祖国内陆腹地和中南半岛国家市场,实现与周边国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于是,沪滇两地在落实国家战略上紧密互动,利用中老铁路通道优势、磨憨磨丁政策叠加优势,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同打造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

今年7月,上海临港集团与昆明市政府就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开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临港集团成立云南磨憨沪滇产业联动发展有限公司,遴选首批懂招商、懂规划、懂政策、懂服务的15人专业团队进驻一线。同时,为了对标国际高标准建设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还联合上海海关学院启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发展研究》课题研究。借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制度创新经验,提出合作区“境内关外”管理模式,在合作区取消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最大程度实现“离岸”功能。

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打造将充分发挥沪滇比较优势,把云南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与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充分对接,推动两地科技产业合作、深化创新链产业链对接、促进资源市场互通,也必将在双向赋能、共同服务全国大局中实现更大发展。

10月8日,中老铁路“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行,沪滇将再次携手,实现双向奔赴。

随着“沪滇·澜湄线”的开通,东西部协作、沪滇合作的利好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以中老铁路为纽带,拉近沪滇距离,沪滇协同发力,畅通沪滇物流渠道,助力“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模式发展。

浙江——双向贸易 拉动经济

10月5日上午9时许,伴随着阵阵汽笛轰鸣,从浙江金华南站驶出的30021次列车,经云南磨憨口岸出境后,“马不停蹄”抵达了老挝首都万象。

“金华—万象”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线路是浙江与东盟贸易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全程3327公里,运行时间4天左右。截至今年9月30日,该线路已开行国际货运列车63列,运送货物3150标箱。加上中老铁路(义乌—万象)国际货运列车,两条线路将进一步拓展铁路沿线地区、企业的经贸通道,助力浙江、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往来。

金华至万象货运线路2021年12月开通,浙中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建源告诉潮新闻记者,这条运输通道带来的国际物流新选择,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商品出口,来自浙江及周边地区的小家电、机械设备、汽车配件、纺织品等通过它能更方便快捷地销往老挝及东盟其他国家。

“下一步,我们希望可以把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农副产品通过货运列车运回到浙江,比如很受欢迎的水果,以冷链的方式确保新鲜抵达浙江,目前各项相关工作已在对接。”罗建源说。

更可喜的是,贸易之外,浙江企业的投资目光也随着铁路的延伸落地老挝。“有些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会选择直接在老挝当地创办工厂,将设备、原材料运输过去后在当地进行加工和售卖。”罗建源表示,这一货运线路确实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

随着RCEP进一步落地实施,东盟区域市场将变得更加开放,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也更为便利,这对企业来说机会就更大。“未来,我们希望以老挝的万象作为中转点,将业务向周边的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辐射,并不断延伸至新加坡等国家。”罗建源期盼着,可以在几个重要节点建设自己的分拨中心,帮助国内国际客户做更多延伸服务。

湖南——搭乘中老铁路 怀化阔步向海

凭借“黄金通道”,形成“投资洼地”,冲刺千亿级产业,怀化这座群山环绕的城市,正伴着汽笛声,迈开大步奔向世界。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怀化定位为“重庆—怀化—柳州—北部湾”主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山城怀化成为湖南唯一被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2022年1月6日,中老铁路通车后由中部地区发出的首趟中老国际货运列车从怀化发车,驶向老挝万象。当年4月12日,中老铁路“万象—怀化”国际货运班列抵达怀化国际陆港,怀化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实现中老班列双向开行的城市。

中老铁路(怀化—万象)国际货运列车首发。

今年以来,怀化国际陆港中老班列已发运38列,超去年全年中老班列发运量。

“有了便捷的出海通道,全国箱包企业纷至沓来。”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招商合作局副局长叶孝阳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怀化发一个40尺大柜到万象,运费约2万元;经政策优惠后仅7000元左右。看中这明摆着的实惠,上海纽恩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年6月入驻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500万只箱包加工基地项目。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江西新干县梓燃箱包有限公司、在臣箱包有限公司、途乐箱包有限公司陆续来到怀化,河北白沟的5家箱包皮具企业签约入驻……上海、河北、广东、浙江、江西等地100余家箱包企业相继来怀化洽谈考察,目前已签约落户12家。

搭乘中老铁路阔步向海,怀化国际陆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6月22日,首趟湘鄂赣中老国际货运班列从怀化发车,这是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合力推动东盟班列发行的开端。怀化正成为湖北、江西等地货物运往东盟国家的重要选择。

9月15日,首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邵阳—怀化—东盟)接续班列从邵阳东货场鸣笛发运。怀化国际陆港区域集货吸引力越来越强。

中老铁路呼啸向前,湖南与东盟近在咫尺。眼下,怀化国际陆港正加强与东盟国家重点港口合作,力争2026年开行班列数突破1000列,建成中西部一流国际货运集结中心、迈入全国东盟班列第一方阵。

重庆——抢抓新机遇 用好新通道

今年9月30日,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重庆—万象)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发出,缓缓向老挝驶去。

“重庆是中老铁路上第一个实现‘周周班’常态化运行的城市。”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中老铁路通车以来,重庆实现了中老铁路运营的“三个第一”。除了“周周班”常态化,还是第一批开行中老铁路国际班列、第一个开行回程班列的城市。

“三个第一”,折射的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抢抓国际铁路机遇的不懈努力。

2021年12月4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货运班列分别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重庆没有直达老挝的铁路线路,当地企业对这条通道不了解。为此,重庆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以及网上推介、专题交流和贸易洽谈等多种形式,让原本不太了解陆海新通道的老挝等东盟国家企业以最快速度、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条通道。有针对性地组织货源,通过与豪杰摩托车公司、洽洽瓜子公司联系,让其组织在东南亚受欢迎的产品作为货源,搭载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国际班列运输过去,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几番努力下,班列顺利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也首次有了直达老挝万象的铁路班列。这条新线路相比传统陆运可缩短近一半时间,比陆转海减少20多天。

当月底,首列渝新欧(成渝)(重庆—万象)班列也成功开行。渝新欧公司负责人表示,渝新欧中老国际班列能够与中欧班列(成渝)联动,进一步完善连接欧洲与东南亚市场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为了率先实现在中老铁路上的“周周班”,重庆也做了大量工作。

比如,去年春节前,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首趟泰国糯米专列抵达重庆。货物于1月11日在泰国工厂装箱,14日在泰国完成清关,随后公路运输至老挝塔纳愣陆港等待老挝海关放行。然而,这是老挝海关首次操作泰国农产品经老挝转关运输至中国的货物,在办理通关手续时出现问题,无法通关。

“货物滞留在那里,大家都捏了一把汗。”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说,事情发生后,重庆有关部门会同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协调,泰国、老挝两国多部门也主动沟通,最终让这趟班列在万象南站成功发运。

此事得到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领事龙纳德高度肯定。他表示,泰国非常重视陆海新通道提供的中老铁路衔接至泰国的服务,也希望通过这条通道,进一步拓展泰国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销路。

这趟班列开行后,进一步丰富了中老铁路的货源,确保实现“周周班”常态化运行。2021年12月中老班列开行以来,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班列累计开行406列,运输0.95万标箱,货值13.62亿元。

四川——立足中老面向东盟 链动欧亚深化合作

9月28日,广元铁路综合物流基地正式竣工投运。当天10时许,该场站发出的首趟中老铁路“广元—琅勃拉邦”国际班列搭载着农资、化肥等产品缓缓驶出,跨越2300多公里,历时5天抵达老挝琅勃拉邦站。眼下,随着宜宾、内江等四川多地的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基地同步加快建设,中老铁路将进一步串联起四川境内的主要枢纽节点城市,为沿线的货物贸易打通一条更快、更便捷、更稳定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

四川攀枝花开往老挝万象的国际班列。

为更好统筹推动中老铁路在四川发挥作用,以四川省陆海新通道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南向班列平台,四川实现中老班列在全省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全省已组织开行中老铁路国际班列300余列,形成了成都—西昌—攀枝花—昆明—磨憨(磨丁)—万象的主要线路,相较以往公海联运方式全程将节约15天以上。

四川省陆海新通道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老挝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也是四川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2022年,四川与老挝进出口总额增幅达到154%,中老铁路将加深老挝与四川的经贸合作,对四川加快融入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构建泛欧泛亚国际陆港主枢纽意义重大。

今年以来,四川谋划一系列动作加速推动中老铁路建设发展:2月,四川在老挝打造的首个中老国际铁路物贸集散根据地正式建立,将重点围绕四川中老国际班列,为全省及沿线铁矿石、农产品、工业品等货运往返提供堆场、仓储、分拨、配送等一站式服务,有力促进四川与东盟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7月,“澜湄蓉欧快线”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开出,这是全国首趟搭乘中老铁路入境,再转乘中欧班列出境的国际班列,标志着依托“中老铁路+中欧班列”打造的纵跨亚欧大陆国际物流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将更加通畅……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省级平台作用,立足中老、面向东盟、链动欧亚,持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充分激发市场潜能,形成更大的贸易增量和开放合作空间,深耕三年,坚持三年,以高水平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四川省陆海新通道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贵州——促黔货出海 引游客入贵

中老铁路是贵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开放通道。去年5月,一列满载50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以贵阳为中转中心,首次实现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测试衔接运行。此次班列创造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有来自越南南部货物尝试通过中老铁路经我国境内后直达欧洲;第一次连贯测试中国、越南、老挝三国海关对RCEP政策适应性,均以零关税快速通行;第一次由来自我国的企业与世界知名运输企业联手跨越8个国家接力运行。

“去年,贵州通过中老铁路进口了重晶石、铁矿石、薏仁米,出口了轮胎、复合肥、特种设备等产品。”作为贵州中老铁路的货物运营组织单位,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助理总经理周雅君认为,贵州与云南正通过中老铁路,实现日益紧密的铁路互联。

满载水果的货运列车运行在中老铁路湄公河特大桥上。云南日报通讯员 徐章位 摄

云南是贵州面向东盟的重要连接点,快速发展的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正成为贵州进出口贸易的便捷通道。如今,从磨憨口岸进口的榴莲、山竹等东南亚热带水果,通过“澜湄快线”进入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经铁公联运的模式分拨后,可运输到贵州各地。与此同时,载有蔬菜、石榴等贵州农副产品的集装箱,也将在昆明中心站完成装车,搭乘“澜湄快线”运往老挝,进一步助力“黔货出山”。此外,六盘水盘江煤电所产出的粉煤灰也将被运往昆明中心站,通过二次转运至云南各地。

贵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项长权表示,云南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辐射中心,昆明是国际枢纽航空口岸,深化两省合作,对贵州“借船出海”促进黔货进东盟、国际游客引流入贵,对云南做大做强口岸经济都很有帮助,是两省最大的优势互补所在,贵州的科技工作将在优势互补中积极深入对接,创造条件开展科技互利合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专家访谈】

班列开行带来多重机遇

“‘沪滇·澜湄线’国际班列开行,对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老挝研究所副研究员孔志坚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孔志坚说,在中老铁路的带动下,滇老“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合作成效显著。第一,昆明托管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以来,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快速推进。第二,云南与老挝的“朋友圈”日益扩大,2022年11月,分别增加云南昭通市与老挝川圹省、云南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与老挝万象省万荣县2对友好城市。第三,云南帮助老挝建设第一所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并培养了首批40名老挝籍铁道专业教师学成回国。

孔志坚说,中老铁路北上可与中欧班列衔接,南下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对接。“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开行,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份的货物可以更便利地运至昆明,出口至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南亚国家的货物也将更加快捷地进口至上述省份。这有利于各方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以及各自的地理优势、外贸优势促进优势产品进出口,也将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动力。

沪老合作也有很好的民意基础。“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将加大上海、云南以及老挝的经济贸易联系和人员往来,三方各领域务实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孔志坚建议,未来,在政策沟通方面,可以邀请上海加入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机制;在设施联通方面,引入上海的资金参与到中老高速公路建设中,促进老挝境内公铁联运;同时,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沪滇老三方加强金融合作。另外,以推进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为契机,积极引导上海企业到云南进行对外布局和转移产业,与老挝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中老铁路野象谷站。云南日报记者 陈飞 摄

打开联动发展新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推进,‘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将成为加强国内外市场联系的重要桥梁,促进云南与全球市场的贸易往来和国际合作,提升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高莉莎说。

高莉莎认为,随着货运班列的开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与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省份之间的联接将进一步加强。上海可以为云南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动力,云南则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文化和农副产品为上海带来新的合作领域和供应链延伸。班列的开行,也将加快云南与上海及其他沿线省市互联互通和资源互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将再一次定义云南在国际合作中的地理区位,使云南成为‘承接东西、联通南北’的重要枢纽。”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张蕾认为,一方面,云南的区位优势将不仅仅是从沿边末梢到开放前沿,更是我国新发展格局大动脉中的前端链接者和集成合作区,是我国“向海而生”的开放模式向“陆海共生”的开放格局转变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另一方面,这条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还构建了“东西沪滇+南北澜湄”全方位联动的铁路国际联运新模式,持续丰富着中老铁路作为黄金大通道的内涵。

在张蕾看来,货运班列的开行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沪滇两地“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4个+”协作模式,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共享平台,促进了两地产业深度融合、企业互动发展、资源优势互补、发展相互赋能,有效助推两地合作共赢,云南将在积极融入双循环的过程中,加快构建“大通道、大贸易、大产业”的立体发展新空间。

来源 云报客户端、云南日报

责编 杨奥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