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全球第一例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云南省第6项世界遗产。
(来源 普洱发布)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不仅让普洱茶再次名扬四海,也极大推动了普洱旅游产业的发展。据悉,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期,普洱市共接待游客4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8%;实现旅游收入438.4亿元,同比增长25.5%。整个“双节”期间,普洱市游客增长270.7%,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6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
(来源 普洱发布)
普洱是联合国环境署赞誉的“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是法国探险家惊叹的“东方的普罗旺斯”,是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的“世界茶源”,是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国咖啡之都”……本就拥有诸多美名的普洱,如今再增添了世界遗产这一光环,将如何把握来之不易的机遇,加快建设旅游城市,推动文旅产业实现精彩“蝶变”?
10月17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肖会强在“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专场发布会上介绍,普洱市将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高标准、全方位保护和传承好、宣传和利用好景迈山这一文化瑰宝,以景迈山为引爆点,带动普洱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推进普洱旅游城市建设。
(来源 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找准文化这一“着力点”,坚定旅游城市建设决心
坚持全市一盘棋,聚焦普洱中心城区,联动十县(区),实施旅游城市建设三年行动。依托景迈山品牌效应,用旅游思维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做好山水、园林、人文三篇文章,加快补齐配套服务短板,高标准建设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突出打造茶马古城古道、城市茶山、思茅老街等文化标识,重点抓好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主题公园、特色街区建设和节庆活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将普洱打造成为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特色旅游城市。
(来源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找准游客的现实“需求点”,增强旅游产品供给
聚焦游客消费新需求,突出“精品”和“特色”。将资源向旅游产业流动归集,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发挥产业联动效应,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加快推进景迈山世界级景区、整董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带建设。同时,加快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提质升级,打造一批文旅新地标,提升多层次住宿供给水平,支持茶庄园、咖啡庄园、牛油果庄园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高品质开发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跨境旅游等产品,打造一批“茶旅”“咖旅”“非遗”和“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有效激发文旅新活力。
(来源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找准文化旅游的“融合点”,拓展多元文旅消费场景
挖掘普洱丰富的文化底蕴,推出《景迈有嘉木》音乐剧,《景迈之夜》《佤山之夜》等旅游演艺,办好咖博会、普洱茶节、墨江双胞胎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等主题节庆;培育茶马古城、普洱古镇等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打响“精彩·夜普洱”品牌,全力推进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做好茶旅融合文章,以茶元素为主题、茶基地为载体、茶文化为灵魂、茶品牌为引领、茶旅游为内容、茶体验为重心,建设最美城市茶文化空间、特色茶馆和茶庄园,推动普洱旅游从“流动性观光”“打卡式旅游”到“目的地休闲”“沉浸式体验”的迭代升级。
(杨蕾 图)
找准旅游“引爆点”,叫响“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品牌
以景迈山申遗成功为牵引,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景迈山模式,打响景迈山文旅IP。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合理开发、适度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加快补齐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短板,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景区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将景迈山打造为普洱旅游的引爆点。同时,按照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的思路,推进山上山下一体联动、澜沧孟连西盟联动,系统化推进普洱文旅产业大发展,持续叫响“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这一品牌。
(邓斌 图)
扬帆风正劲,随着普洱把握申遗成功机遇,奏响产业发展的“冲锋号”,普洱文旅未来可期。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金敏 文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