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让文物“活”起来

楚雄州文化底蕴丰厚,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楚雄州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文旅“兴”起来的实现路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开创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全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57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3处,居全省第4位;文物藏品1.1万余件(套),有博物馆、纪念馆8个。

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走”出去。今年以来,《楚雄历史文化展》先后在红河州博物馆、山东省滨州市博物馆等省内外博物馆展出,共展出楚雄州博物馆收藏的恐龙化石、历史文物、民族文物120余件(套),向当地群众全面展示了楚雄悠久的古生物史、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彝族文化。

保护力量持续壮大

全州设有文物管理所11个,2022年12月,元谋县文物局、元谋县文物管理所(元谋人遗址保护管理所)挂牌成立,核定事业编制6名,强化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5600余万元,对40余个州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维护。州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70万元左右,用于文物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各县(市)将文物保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稳中有增。投资200余万元全面推进文物智慧消防平台建设,不断巩固文物消防安全“一项一策”达标建设成效,全州文物安全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

抢救性保护全面推进

《元谋猿人遗址及周边区域考古工作计划(2023—2027年)》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国家文物局已核发元谋猿人遗址内2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证照》,元谋猿人遗址联合考古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对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前期的调查和勘探。万家坝古墓群遗址二期调勘有序推进。谋划上报的4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全部进入省上报国家名单。

活化利用不断深化

黑井古镇、光禄古镇、永仁外普拉村、石羊文庙等“四名一文一传”得到有效保护利用,成为旅游热点地区;红军长征过楚雄重要历史遗址遗迹已打造成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有力助推了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州对公众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700余处,年接待观众达300万人(次),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已成为展示楚雄厚重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外界认识楚雄、了解楚雄、走近楚雄的重要窗口。

传承研究成果丰硕

积极配合各级考古部门开展元谋磨盘山新石器遗址、永仁清代古营盘遗址、姚安姚州都督府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元谋丙弄丙洪遗址的发掘工作入选2019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配合云南省人类起源与环境变迁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的元谋盆地古猿与古人类及环境变化研究纳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类课题”。


展示展陈推陈出新

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全面落实,免开范围不断拓展,全州博物馆举办展览数量和观众接待量持续增长,年均接待观众达100余万人(次)。不断创新“博物馆+学校”“博物馆+旅行社”等合作模式,开展的流动展览和专题展览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州博物馆承办的中共楚雄历史展荣获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来源  楚雄日报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