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遇见非遗——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选手来到喜洲

西靠苍山、东临洱海,青瓦白墙、雕梁画栋。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交融,孕育出大理喜洲古镇独特的文化风貌。10月22日,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选手来到喜洲,一同体验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用一杯茶开启非遗之旅

“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是白族民间礼待宾客的一种重要传统。今天,热情的白族人民在喜洲古镇,以这一享誉中外的茶俗,开启了“汉语桥”选手们的非遗之旅。

“我最喜欢喝甜茶,‘先苦后甜’的寓意很棒。”智利赛区的伊秋扬是一位茶叶爱好者,她觉得中国的茶和智利的茶很不一样,“我们国家的茶一般是茶包,冲泡很方便。但中国的茶品类更加多样,喝茶的过程也更有仪式感。”

不同于伊秋扬,摩尔多瓦赛区的李琪悦更喜欢苦茶,她认为苦茶更有回味。“中国的茶和我们国家的咖啡很像,都可以用来提神。我很喜欢中国的茶,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我想要了解它。我准备买一些茶叶带回家,送给我的家人。”

五洲少年的“扎染梦”

青出于蓝,布里生花。蓝白相间的扎染,蕴藏着苍山洱海的钟灵毓秀与白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千余年来,白族扎染用它的温柔与质朴打动了无数旅人。本届“汉语桥”中,很多选手也带着他们的“扎染梦”来到大理。

“为了做出漂亮的扎染作品,我提前做了功课。”来自毛里求斯赛区的黄依雯得知自己要体验扎染后,就在网上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

一个小时的现场体验给了黄依雯很多惊喜,那无法复制的纹理、静谧优雅的色彩、回归自然的拙趣,让她感受到了中国非遗的魅力。“用植物染出的蓝色太特别了,每一块布的图案也独一无二,我要把我今天的作品做成一个头巾,它一定很美。”

中国的镇宅“萌兽”

捏泥巴、搓泥球、拉泥条、捏泥片……在屋翎房瓦上守望千年的镇宅神兽“瓦猫“,今天“走”下房顶,成为各国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化的媒介。

“我以为瓦猫是一种猫,原来它的原型是老虎!”在老师讲解瓦猫文化之前,来自俄罗斯赛区的达莉娅还以为瓦猫是只造型独特的喵星人,但现在她知道了瓦猫的来源和文化寓意,“这是一种吉祥的神兽,能够抵挡灾祸。我想把它带回国,送给我的朋友,为他们带去平安和好运。”

(俄罗斯赛区选手达莉娅和利卡)

“我忘记了要给泥土加水,现在我要从头开始,再捏一遍!”不同于达莉娅的娴熟,利卡的制作遇到了小小的困难,“捏瓦猫太难了,但过程真的很有趣!我很佩服中国的手艺人,能捏出这么精致的工艺品。”

不一样的中国纸

“我知道中国的造纸术,它是一项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但今天我学习到的造纸技术与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来自哥斯达黎加赛区的江近月在喜洲体验到了古法造纸的神奇。历经撕料、捶浆、调浆、造纸、晾纸等多个环节,一张充满大理浪漫气息的花草纸从江近月手中诞生。

(哥斯达黎加赛区选手江近月与她的作品)

“它比我想象的要坚强,制作过程中,我很怕弄坏它。但我不仅完成了它,并且是课上第一个完成它的人。”看着自己的作品,江近月很自豪,“加入花瓣的纸太美了!原来我以为纸只是用来写字的实用品,但大理将纸变成了一种艺术。”

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小小的一张花草纸,让各国青少年读懂了中国匠人的匠心精神,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非遗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甲马”究竟是什么

“甲马是一种马吗?”“甲马只是一种用来观赏的工艺品吗?”“甲马上的图案有什么寓意?”……在甲马工艺的体验现场,各国选手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充满神秘色彩的甲马,是大理的非遗宝藏。活跃在甲马纸上的图案,是着墨拓印的文化,是寄寓美好的祈愿,也是联接古今的纽带。那600多种图案的背后,是古往今来白族人民想象力的结晶。

(日本赛区选手千田实幸展示自己的甲马作品)

“老师告诉我,我拓印的图案是天喜之神,他是中国一位代表幸运的神,掌管着嫁娶之事,能保佑家庭和睦。我很喜欢这个寓意!”来自日本赛区的千田实幸很喜欢甲马,她觉得甲马上的神明很特别,他们不像传统认知中的神明那么高高在上、超凡脱俗,反而更加亲切朴实。“还有小伙伴拓印出了睡觉神、哭神、路神,这太有趣了,希望他们保佑我!”

把中国的味道带回家

“你闻闻,这是我特别调制的味道!”来自德国赛区的冉诗怡正在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刚刚制作的香囊,“我在里面加入了玫瑰、合欢花、薰衣草等原料,它们混合出的香味很特别。这个香囊的造型也很可爱,是一只红色的兔子。”

(德国赛区选手冉诗怡在制作香囊)

在中国,香囊是传情达意的礼物,是传统节日中礼赠亲友的佳品。喜洲的非遗体验中,冉诗怡精心制作了一个香囊。“我要把我亲手制作的香囊带回德国送给我的妈妈,让她也闻到中国的味道、闻到大理的味道。”

沉浸式的非遗体验,让五洲青少年领略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不息,了解了喜洲古镇两千余年的历史文化,感受了中国现代美丽乡村的浪漫活力。在文化体验之后,欧洲、亚洲组选手在董苑的灰瓦白墙中进行了两场《身临其境》文化体验积分赛。“魔法汉字”“对答如流”“拼音密码”三轮考核,既检验了各国选手的中文综合能力,也检测了他们今天的非遗学习成果。寓教于乐,赛学结合,用可知可感的方式触摸中国,带给各国青少年以文化启迪,这正是本届“汉语桥”的意义。

文旅头条通讯员 张凯越 文

图 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三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组委会

责编 田薇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