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丨泸西县2023年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建设绿美泸西·畅享健康生活”广场舞大赛举办

10月21日,泸西县2023年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建设绿美泸西·畅享健康生活”广场舞大赛在云南泸西阿庐文化广场举行。来自泸西县各乡镇和社区20支广场舞队伍同台竞技,为观众们展示了中国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多元素的广场舞,与此同时,泸西县文化和旅游局也对“昆明——泸西”“弥勒——泸西”“丘北——泸西”“曲靖——泸西”四条精品旅游线路进行发布,并在现场展示了30幅反映泸西美食、美景、人文的精美照片,多维度展示了泸西的发展和成就,激发乡村文化旅游的活力。

泸西历史文化深厚。至今已有2134年的历史,曾是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商贾云集,纵称小广西。泸西旅游资源富积,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阿庐古洞,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城子古村。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有丰富的水能、风能、旅游、生物等资源,是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泸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殷丽萍介绍,近年来,在泸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泸西文化旅游工作紧扣县委“1341”发展思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拓展旅游业态,发挥好“旅游+”的无穷潜力,促进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城市、文化等相互融合。始终坚持以更高标准打造旅游品牌,加快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打造休闲度假游、山水观光游、民宿体验游、田园耕读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

殷丽萍说,此次参加广场舞比赛的20支参赛文艺队,用优美的舞姿和活力四射的表演诠释了广场舞的独特魅力,他们不仅仅是比赛的参赛者,更是泸西文化的传播者和文旅融合的代言人。她介绍,下一步,泸西县将立足泸西悠久的人文历史、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开展系列文旅融合交流活动,为深入推动泸西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推动泸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广场舞跳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曼妙的舞姿、洋溢的热情。在广场舞比赛环节,各参赛队伍一一展现了泸西县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精神面貌,也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深秋的暖阳下,阿庐广场化身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据悉,此次大赛由泸西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自10月1日印发通知以来,中枢镇长安社区、胜利社区以及旧城镇松鹤村、林益村等乡镇的舞蹈队报名积极参加。本次比赛鼓励参赛各队深入挖掘本土多元文化,积极创作新音乐、创编新舞蹈,充分展现泸西特色亮点。

比赛在一曲喜庆的《好日子》拉开序幕,来自林益村老年文艺队的队员们身着中国红舞衣,随着歌声舞动着手中的红扇,表达着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小得落彝族歌舞队带来的《阿作比》是一曲传统的彝族舞蹈,极具民族特色的乐曲和舞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的欢乐场景。《阿作比》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并在前五支表演队伍中斩获了9.65的最高分。

长安社区山水舞韵舞蹈队的《美丽家园》,通过柔美的动作,反映了富饶土地、花香飘万里的美丽场景。

爵册文体队带来的阿昌族舞蹈《蹬窝罗》,通过俯瞰大地或作仰望苍天的模拟动作,体现了人民在劳动时的身体动态,表现了阿昌族人民对天地的敬畏之情。

阿务姊妹队派出了24名队员,为观众们带来了《噻啰噻》,在音乐的伴奏下,队员们赤脚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整齐的舞步,专业的动作,很有《云南印象》的既视感。《噻啰噻》一度燃起了观众们的热情,许多人也在台下跟随节拍鼓掌,表达了由衷的喜爱。

新华踏歌文艺队带来的《绿水青山》,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舞蹈队形和优美的舞姿,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呼吁人民重视保护“草木植成,国之财富”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老年群体的健康、自信、快乐的精神风貌,观众被节目内容深深吸引,不断鼓掌喝彩,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绿水青山》也获得了9.90分的全场最高分。

20支队伍逐一登场,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建设绿美泸西的心愿,诠释了泸西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景。

来源 文旅中国

责编 李娇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