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0月25日举办的“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场发布会获悉,为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宣传、网信、新闻办及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州市县融媒体中心建立了“六方”联动宣传常态化机制,加之新媒体助力,进一步扩大文旅宣传推广,着力打造云南文旅服务品牌、形象品牌,提升国际化、区域化文旅交流合作水平。
(发布会现场 赵嘉 摄)
文旅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
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今年5月以来,云南省组织化开展文旅青年志愿服务,建立健全文旅志愿服务机制,推动文旅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截至目前,“云南公共文化云”和“一部手机做志愿”平台共注册文旅志愿者6.4万人,设立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站520个,建立文旅志愿团队721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85万小时,服务游客超4067万人次。其中,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全省参与志愿服务7.5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9万小时,服务游客超1217.7万人次。
审批服务不断优化。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审批,做到“应批尽批”。1-9月新增文旅经营主体1149家,同比增长33%。
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加强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和文旅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完成涉旅企业诚信评价17万余家,实现对旅行社、住宿业、景区景点等7类文旅市场主体全覆盖。
(开展志愿服务 邓斌 摄)
文旅宣传推广取得新成效
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加大。在央视《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14档栏目持续播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宣传片,累计触达30.1亿人次。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推广形式,微博发布相关稿件1500余条,“景迈山申遗成功”一个月全网阅读量超10.6亿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网阅读量超153.8亿次。
文旅IP加快打造。推出全息多媒体音乐舞台剧《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多角度立体呈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理念,生动展示云南魅力。借助“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打造“大象旅行团”文旅IP,向世界展示“七彩云南”和谐、温暖而又有趣有爱的旅游形象。借助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打造“去有风的地方 ”文旅IP,实现从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流量。
引客入滇效应凸显。成功举办“中国G219旅游推广联盟”联席会议暨“最美自驾线路”推介活动,全网全媒体曝光量超2.3亿次。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主题,首次成功举办“5·19中国旅游日”全国主会场活动,推出270余项主题活动、20余条文旅特色线路及375项惠民措施,微博话题阅读总量达17.8亿次,抖音话题视频累计播放量11.2亿次。1-9月,全省旅行社接待省外团队46.7万个,游客657万余人,分别是2022年同期的5.3倍和5.7倍;接待省外游客占接待游客总量的80.9%,比2022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大理文旅 供图)
文旅对外交流合作打开新局面
“互联网+”传播矩阵作用彰显。利用海外社交媒体,结合国家和云南的发展战略及时事热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实施精准宣传推广,面向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放云南文旅数字广告,累计曝光超6000万次。
交流合作新格局逐步形成。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缅成果涉及云南文旅事项有关工作,建立健全与缅甸曼德勒省旅游机构联系机制。修缮开放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志明昆明旧居,增进滇越人文纽带联系。赴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环游世界使馆开放日”“茶和天下·雅集”等云南文旅主题宣传推介活动,深化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川滇藏“大香格里拉”以及滇沪、滇粤、滇港等多层次区域旅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助推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优势,举办旅游展览展播、云课堂云培训、互动体验等活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积极推动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动中老铁路跨境旅游发展。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等6个文旅项目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大项目名录。认真做好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组织筹备工作,力争在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上再有创新和突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
责编 邓斌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