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关于2023—2025年度
“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的公示
其中
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
(布朗族蜂桶鼓舞)
拟入选
2009年,布朗族“蜂桶鼓舞”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色鲜明的非遗艺术让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布朗族蜂桶鼓舞)被评选为2023—2025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布朗族蜂桶鼓舞是邦丙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是布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蜂桶鼓舞的演出场景主要是在布朗族村寨的祭祀活动中,是布朗族人民祈求丰收、祭祀祖先的一种表现形式。蜂桶鼓舞的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鼓声、舞姿、唱腔等方式,展现了布朗族人民的独特审美和精神追求。
布朗族“蜂桶鼓舞”是以蜂桶鼓为主要打击乐器的群众性舞蹈,此外还有铓、镲、象脚鼓等其他打击乐器。“蜂桶鼓舞”分为三步和五步两种。演出时,由数名女舞者双手各持一条“帕节”(即毛巾)在前面跳“帕节舞”引导,舞蹈动作主要是甩“帕节”。其后是蜂桶鼓队,一般为4至6只,紧随其后是2只象脚鼓,之后是6人敲打的大小铓镲,最后是跟着跳舞的人和助兴的群众。布朗族跳“蜂桶鼓舞”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插花节”,即布朗族的新年。除此之外,在一些重大节庆之日,布朗族群众也会起舞欢庆。
为传承好布朗族“蜂桶鼓舞”民间艺术,邦丙乡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各类文化阵地资源,为非遗传承搭建平台。依托南直村布朗文化传习馆、邦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邦丙完小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及邦丙中学、南直完小打造了五个“蜂桶鼓舞”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阵地。
在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插花节”期间,邦丙乡南直村、邦丙村等布朗族村寨的男女老少跟在蜂桶鼓队后面,由鼓队引导,在全村舞蹈游行,开展持续5至7天的庆祝活动。布朗族“蜂桶鼓舞”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世人的眼光,每年到邦丙观摩采风的人群络绎不绝。2022年,《“Z世代”眼中的七彩云南——当马达加斯加街舞小伙遇到云南布朗族“蜂桶鼓舞”》在云南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邦丙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布朗族“蜂桶鼓舞”之乡。
来源 云省文化和旅游厅 “恒春临沧”微信公众号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