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切口回应产业工人呼声大课题——红河州探索“答产业工人问”让产业工人呼声有回应

为解决政府部门与产业工人“上听不到真实声音、下找不到反映途径”的两难困境,红河州探索搭建“答产业工人问”,让一线产业工人的呼声直达党政部门,将解答结果直送产业工人手中,强化了相关部门参与产改的认识,打通了服务产业工人最后一公里,以小切口回应了一线呼声大课题。

搭建诉求通道,缩减了改革“距离感”。一是开展体检“主动”收集问题。从州级成员单位中抽调人员组成若干检查组,全覆盖13县市和102家州级产改试点单位,深入到13个县市产改办、324个试点企业车间班组一线开展“产改体检”,现场收集县市、企业推动工作的难题、困惑,现场共同解剖原因、商讨解决办法,收集产业工人所想所需。二是搭建平台“网络”收集问题。筹备建立“红河产改智慧平台”,开设产业工人需求收集板块,让产业工人有需求和呼声时,能直达州产改办。对于县市可以解决的,督导县市进行解决;对于州级层面可以解决的,协调州级部门解决;对需要省级帮助解决的,报告反映上去解决。三是拓宽载体“带头”收集问题。州总工会带头设立主席接访日,推动工会领导带头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直接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带头帮助职工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缩减了改革与职工的距离感。

回应需求心声,增强了相互“信任度”。对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产业工人问题,红河州在“全州产改领导小组会”上以电视电话会的形式,全过程覆盖13县市和102家州县两级试点企业,让6名产业工人代表现场就职工退休养老、工人技能培训、农民工和产业工人学历提升、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等产业工人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现场询问。州委组织部、州人社局 、州科技局等部门现场予以解答。通过现场解答,既问出了产业工人的呼声,又推动政府部门进行了回应;既进一步推动部门提升产改工作的认识,出台更多惠及产业工人的改革政策措施,又增强了企业、政府、产业工人三者之间的信任度。

补足短板漏项,提升了政策“针对性”。红河州立足推动产改成效更加明显,产业工人实惠更加丰富,主动针对产改工作中存在的呼声和需求,积极回应和制定针对性和务实性举措。针对县市反映“目前对产改工作州级每年都考核,且建立通报机制,但缺乏激励机制”的问题,红河州快速探索建立产改专项“经费奖励”和“荣誉激励”两个机制,对年度考核为优秀和良好的县市,改革项目为优秀和良好的成员单位,从试点提升为示范的企业,都分别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在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等方面对试点企业、成员单位给予重点考虑。通过探索建立“答产业工人问”机制,切实为产业工人诉求解答撑了腰,让更多产业工人的呼声得到了回应,需求得到了解决。

文旅头条通讯员 尹才玮 林磊 文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