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我逐渐认识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发展优质产业,让驻村群众致富增收,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才是硬道理。
我所驻的老村位于新街回族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44公里,距县城94公里,地处高寒山区,最高海拔3170米,年平均气温9℃,总面积约1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20亩,人均耕地1.595亩。
由于人均耕地较少(人均不到1.7亩,而且没有一亩水田),依靠传统洋芋、包谷和青稞等农作物种植,连解决温饱都非常困难,前些年外出务工的人数达到860多人,但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出务工也不再顺利。村两委及村民逐渐意识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村内多次召开党员及群众大会,积极寻找养殖种植商机。
(产业现状规模及发展前景)
可喜的是,老村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距离待补物流中心和草莓交易中心较近)、土壤优势、海拔优势,特别适合种植夏季草莓(夏季草莓栽种一次可采摘3—4年),加之较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吸引大批待补草莓种植大户到老村租地种植草莓,并带动大量返乡创业种植草莓的农户越来越多,老村草莓产业逐步壮大。截至2022年10月,老村周围已有1400余亩土地种植草莓。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每亩草莓种植净利润约1.8至2.5万,1600亩草莓带来的净利润可达2880万元—4000万元。该利润的大部分属于个体工商户及种植大户,老村村民只能获取地租收入(800—1000元/亩)以及在地里务工的收入。
2021年,老村党总支书记陈有清看到外来种植草莓的老板收入不菲,他率先带头种植15亩草莓,贷款20余万元,由于他管理经营较好,加之草莓市场行情好,仅当年就净赚20余万元,还带动村内13—15人常年在草莓园内打工。2022年又扩大规模,再新种植草莓17亩,市场行情和价格依然不错,新栽种的17亩草莓盈利达20万余元,而且每亩地常年还能带动约0.7个就业岗位。
村民看到草莓种植的良好发展势头,在村两委宣传发动,并示范带头下,2022年和2023年有21户在外务工的农户纷纷返乡创业,种植面积扩大了近300亩。
在曲靖市公安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也积极帮助种植户传授栽种技术,邀请专家和种植能手到田间地头和村委会开展病虫害防治专题讲座,曲靖市公安局领导及部门领导也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关心帮助种植户,并询问是否有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并多次叮嘱我们驻村工作队一定要履行好五员“宣传员、服务员、联络员、调解员、战斗员”职责。
(市局领导实地调研指导)
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得知,由于老村草莓种植面积逐步扩展,制约老村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逐步显现:灌溉用水匮乏、种苗技术壁垒、工人管理混乱、草莓价格波动大等,现在我们逐步向上级党委政府及派出单位反映,争取尽快逐项解决。
文旅头条通讯员 郑鹏飞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