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却文苑】《在那芒果飘香的地方》

在那芒果飘香的地方

踏进家门,芒果的香味扑鼻而来。

“哪来的芒果呀!”爱芒的我,有几分惊喜。

“嘎公、嘎婆托人带出来的,好甜,好好吃哟。爸爸,您快去尝尝。”儿子欢快地说。儿子口里的嘎公、嘎婆即是我的岳父、岳母,他们在金沙江畔的白马河村,管护着几十亩的芒果园。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六月,又是一年芒果飘香季了。

打开装着芒果的纸箱,一眼就看出里面装的是贵妃、小椰香芒。那芒果:面如桃花颜如玉,宛如仙女俏容颜;果肉香甜惹人爱,唇齿留香难忘怀。泛黄的小椰香芒果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拿起一个,去皮,金黄的果肉、浓郁的清香,令人味蕾大开,迫不及待地吃上一口,细嫩、香甜,“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三下五除二吃掉一个,还感觉唇齿留香、余味无穷。

“老人电话里说,已与收购商谈妥周末采摘贵妃芒。如果有空的话,回去帮忙。”妻说。

老人的意思已经很明了,正好,我也需要拍摄采集沿江风光及芒果的照片,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周末,驱车带着妻儿,带着探寻“一村一品”的好奇心,来到芒果种植面积达4.8万亩的永兴傣族乡,顺着拉姑至白马河通攀沿江公路前往白马河村。

炎炎夏日里,在永仁寻找芒果清香甜蜜的味道,也要从永兴傣族乡沿江一带开始。

六月的金沙江河谷,其热如火,暑气袭人。行进在沿江公路上,绿水青山迷人眼,熏风时送芒果香。鳞次栉比的傣寨、波澜不惊的江水、漫山遍野的芒果、连绵起伏的青山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游走其间,如在画中。

峡谷中,观音岩水电站“截断巫山云雨”呈现出的高峡出平湖、绿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格外壮美。宽阔的江面、蔚蓝的江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蜿蜒绵亘在群山之间。灿烂的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放眼望去,远山如黛水如烟,恰似一幅水墨丹青。可谓:金沙水暖游人醉,高峡平湖别样美。

行至白马河村,寻一路径下至江边,近距离感受金沙江的魅力。微风吹来,江面水波荡漾、涟漪层层,水浪如慈母哼着小曲、双手拍哄孩子入睡般轻拍岸壁,水声哗哗,涨退交替。自观音岩水电站下闸蓄水以来,这段曾经湍急奔腾的金沙江宽度和深度大为增加,收敛了昔日的汹涌澎湃、横冲直撞,养成了今日的海纳百川、风雨不惊,就如同年少轻狂的人成长得成熟稳重一般。

江边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它们外表光滑,质地坚硬,颜色花纹各异,有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墨绿色的、青灰色的,古朴自然,天然去雕饰。弯腰在江水中拾起一块墨绿色的鹅卵石,感觉像少了点什么?对,是石上生长的水中龙须——江毛。想起江毛,脑海如电影放映般浮现过往春节时随岳父到江中礁石上捞江毛的场景。那时,观音岩水电站尚未开建,这段江水时而缓时而急,流至宽阔平缓处,江水静如镜子,缓缓流淌,如心情大好的游子在欣赏沿途山川的秀美悠然。流经稍窄坡度较大处,则动如脱兔,又似脱缰的野马,汹涌狂奔,拍石击岸,激起浪花翻涌。江中多有漩涡和礁石,江毛一般生长在水流湍急之处的礁石上,水越急长得越好。湍急的水流,会让人产生眩晕之感,稍有不慎就会被江水冲走。江毛取之不易,要取到长势好的江毛,需到水深湍急处。采摘江毛,就如同虎口夺食,就算是从小在江边长大、水性好、熟悉江段情况的岳父也不敢大意。在确定江毛生长的位置后,先做好安全措施,用一根绳子,一头牢系在江边的大石上,另一头系在腰上,然后挎上竹篮、用根长棍子试探着水的深浅、小心翼翼地涉入江水中、礁石旁,行进到半腰水深处就不能再往前了。江水太凉,得趁手脚冻僵前摘取出来。我在岸边看得胆战心惊,岳父倒泰然自若、习以为常。待岳父出水时,竹篮已满了。近前观嗅之,其色如碧玉,味似海鲜。江毛生长有其规律,水清始长、水浑终无,故正月至清明节前是采摘时节。江毛多用于招待贵客、亲朋好友,其味道特别鲜,可汤煮、可拌鸡蛋油炸,美味极了。作为“旱鸭子”的我,能吃到江毛,算是有口福的了。随着观音岩水电站的建成,水缓石沉,江毛这种曾经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待客佳肴已成为历史。

山坡上,芒果树一大片一大片,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果子大多穿上了“防晒衣”“保护罩”,套着白色的袋子。那没套果袋的,主要是早熟品种,套着果袋的,大多是中晚熟品种。从拉姑村的6200亩到白马河村的20600亩,从江岸至山腰,从拉姑绵延近30公里至沈家坪,无论是从数量上、高低视角还是远近角度看,沿江一带芒果种植面积都蔚为壮观。此情此景,让人感慨万千。遥想观音岩水电站未建之前,这里“人在山中坐,水从山下流,河里淌水哗啦啦,山上滴水贵如油。”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望水兴叹,芒果只有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沐浴着国家惠民政策的雨露,乘着脱贫攻坚战略的东风,2010年以来沿江一带的芒果种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这里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金沙傣寨旧貌换了新颜,呈现出如今让人振奋的新气象、新面貌。建一座电站,蓄积一方山水,造福一方百姓。观音岩水电站的下闸蓄水,沿江群众告别了用不上金沙江水的历史。有了江水的滋润,这低海拔、高气温、强光照的河谷地带,成为了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芒果的沃土,成为了喜温水果桂圆、芭蕉、释迦等的“宜居家园”。这不,以芒果为主导产业的白马河村、拉姑村、灰坝村已入选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村目录,白马河村发展成为省级“美丽乡村”。拉姑至白马河通攀沿江公路的修通,让当地的芒果如虎添翼,发展得更好了,金沙傣寨迈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万物更替自有时,景象四季各千秋。正是早熟芒果上市的时节,前来看果、洽谈、收购的果商一拨接着一拨,采摘、售卖芒果的果农们在炎热天气里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正是:

河谷干热暑徘徊,夏雨迟来地难凉。

树翠山青飞禽乐,金沙水暖游鱼欢。

芒果飘香迷人醉,硕果枝头笑弯腰。

车来人往采摘忙,汗湿衫巾喜眉梢。

这里的群众热情友善,哪家采摘芒果,左邻右舍都会前来帮忙。采摘芒果这天,主人家无疑是最兴奋也是最辛苦的了。忙了一年,收获就看这天了。他们在天蒙蒙亮时就把油茶饭煮好了,为前来帮忙的邻里、亲朋好友准备好早餐。当地傣家人多有煮油茶饭做早餐的习惯,这也是当地的饮食特色吧!煮油茶饭时,生火将洗净的锅加热,然后在锅中放入少量的油和腊肉,并将淘洗后的米放入,用慢火将米炒至泛黄后加入一点茶叶炒香。之后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几个鸡蛋、捣碎的花生、撒入少许食盐,用大火煮30分钟左右,一锅香喷喷、色香味俱全的油茶饭就好了。吃过油茶饭,趁着早晨天气凉些,大伙拿上枝剪、背上用软布垫缝着里面的背篮子,有摩托或三轮车的骑上车,精神抖擞地往芒果地里忙开了。摘的摘、背的背、运的运……不需要主人家安排,看情况自觉而为,配合默契。

11时以后,气温噌噌往上升,地表逐渐被晒得滚烫。芒果地里,采摘的人们正在穿梭忙碌,水不知喝了几瓶,身上早已汗流浃背打湿了衣裳,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流进眼睛,把眼珠刺激得生疼,再次挥挥衣袖抹去汗珠,沾满了汗水的衣袖已快能挤得出水了。用彩钢瓦搭成的果棚下,芒果堆积得似小山似的,收购商带来的人正在分拣装筐。看着装好的芒果,收入多少主人心里其实已有数了,八九不离十。

午饭时间到了。满桌的菜肴,荤素搭配,那具有开胃、清热消暑的酸汤点出的豆腐、“帕恭树”嫩芽制作的酸泡菜、绿豆煮芭蕉花菜无疑是大家的最爱了。生活在干热河谷地带的人们,饮食中也蕴含着智慧。

夕阳西下,满园的芒果采摘完了,那卸去果子的枝条如释重负般挺起了枝干。分拣装筐毕,称重、结算、装车,看着载满芒果的车辆远去,一天的劳作也就告一段落了,一年的收入就尘埃落定了。不管收入如何,与上年相比是增还是减,都需收拾好心情,准备好接下来的修枝、施肥、除草……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来源:永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 许伊欣 王楚云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