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双柏县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指导职能,积极发挥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步伐,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广大群众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及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县文艺战线“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思想认识更加统一。
文艺精品创作有新成就。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学、书法、绘画、摄影、舞蹈等主题创作,生动表现双柏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五年来,双柏作家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中国乡愁文化书系·双柏》、长篇纪实文学《红旗漫卷哀牢》等出版发行,编印《双柏县“脱贫攻坚·笔听惊雷”获奖作品集》《含青庐诗文杂揽》《文化双柏》等资料;10人次获滇池文学奖、马樱花文艺创作奖等奖项,1人次获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200余件摄影和美术作品在省州展览中展出,《绿孔雀》被人民日报社收藏,李盛昌摄影作品被人教版初中教材采用;《搭火把》《游魅力虎乡》《双柏好玩呢》等一批节目在各级演出中获奖。
文化服务发展有新作为。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追求,积极创作反映山乡巨变、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疫情防控、民俗风情等一批契合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坚持思潮引领的接地气作品,一件件双柏文艺精品,成为时代天空闪耀的星辰。毕摩协会组织参加虎文化节、彝族火把节等节庆活动,一批接地气的舞台节目好评如潮,传播和展示了双柏厚重的民族文化。摄影家协会用镜头聚焦双柏大美河山,进行摄影并专题展呈9次400余件,特别是绿孔雀图片的拍摄采集,为打响“中国绿孔雀之乡”名片提供了有力支撑,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绿孔雀之美;成功承办“遇见楚雄——中国·双柏2023绿孔雀文化季”之“寻觅哀牢”书画摄影作品展。《生态家园》《小城新貌》《抗疫,我们在后方》等一批美术作品入选省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生态环境书画展等系列书画展。嘉蚕桑诗社创始人董树平团结引领一批农村文学爱好者,创作了大量的赞美家乡、体现生活、反映新貌的作品,“晴耕雨读”的“新时代农村文学现象”受到央视关注,得到省州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文艺阵地和队伍建设有新突破。以文学和艺术阵地建设为载体促进文化研究不断丰富,法脿镇李方村被《诗刊》社命名为“中国诗歌艺术小镇”。广泛征集散落民间的《查姆》古籍63册(卷),整理翻译古籍17册(卷),绘制查姆故事图册22幅。始终把加强协会建设、队伍建设、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注重依托作协建设带动人才的培养,实现老、中、青文艺人才梯次发展,一批文学艺术骨干影响力稳固增强,一批中坚力量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一批青年才俊茁壮成长,新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12人,新增省级各文艺协会会员27人。通过文学、绘画、摄影、舞蹈等多种形式,“三笙”、绿孔雀等双柏特有的文化元素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
文旅头条通讯员 尹久先 文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