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里的风时而强劲,时而轻柔,还裹挟着野花的香气迎面扑来;几个小孩站在四岔河的水边,远远望着人字桥。人字桥上火车缓慢驶过的时候,火车汽笛声通常也会响起;此时,时空仿佛静止一般,万籁俱寂,唯独汽笛声回荡整个山间。火车开过去了,小孩子们又忙于各自的游戏,他们的欢声笑语又随着风声传遍整个村庄。
再次看见这一番景象的时候,我已多次来过人字桥村。这一次再来,人字桥村已被纳入“2023年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拟入选名单。当下的人字桥村展示出一幅繁忙的景象,不远处要建一栋酒店,好些民房也在翻新装修。这个以苗族为主的民族村寨,或将迎来一次“彻底的更新”。而所有这般,都在人字桥的“注目”之下。
若说“乡愁”,多少滇南学子的记忆里,应该与我的经历大同小异。第一次远离家乡往往也就是第一次坐火车的时候,“坐火车北上”这样的情景,从父辈就已经发生。虽然在屏边可以乘动车还是近些年的事情,但是人们对火车的情结,早早地从人字桥就已经有了,从坐小巴士到州府,到州府坐火车再到省城去就已经有了。
滇越铁路1903年开始修筑,1910年全线通车运营,是中国早期修筑和通车运营的铁路之一。小时候就听爷爷讲:“滇越铁路通车了,我们的许多货物就可以不必马队来驮,一火车皮能装100个马队的东西哩。”有次去到石屏的袁嘉谷故居,看到一首诗这样写,“山川依旧物已非,云岭横贯大动脉。二月行程一旬度,万里雄关亟相随”,觉得十分贴切。
家乡的人字桥,作为一项工程景观,也被称作“滇越铁路工程奇观”。人字桥横跨于四岔河深谷,为全钢结构拱桥,桥面距谷底有100余米,两岸为陡峭的绝壁。全桥采用2万多件短而轻的钢铁杆件,这些材料,是由许多祖辈徒步28公里,一件件搬运上去手工组装起来的。
桥像是一个张开双手双脚,站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巨人,像个“人”字,因而,人们把它叫做“人字桥”。每每看着这个“巨人”,我常常感到,看见的是祖辈们高大的身影。
人字桥还有一个名字,“滇越铁路上的埃菲尔铁塔”,因为是由法国工程师保尔·波登设计,由法国巴底纽勒建筑公司建造,由于它与法国埃菲尔铁塔为同一个时代的技术产物,用的是同样的钢材,所以就被称为“滇越铁路上的埃菲尔铁塔”。“人字桥”运营百年,至今仍完好如初,风姿依旧。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人字桥村”要被打造为“最美乡愁旅游地”,人们将来此发掘深厚的滇越铁路历史文化背景,感受秀丽的自然风光,体验丰富的民族文化……可以想见这个美丽的小村子,在不久后将有一番新的景象,让人无比期待。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文
屏边文旅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