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江川区围绕“业态要新、品质要高、活力要足、服务要优、形象要好、底线要牢”的要求,充分挖掘古滇文化、渔耕文化、白药文化、超满分云烟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江川农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激发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做好“十篇文章”全力推进现代文旅破局。1-10月,全区接待游客146.09万人次,同比增长19.08%,实现旅游总收入15.52亿元,同比增长19.85%。
项目建设促发展。以古滇青铜文化、渔耕文化、白药文化等特色文化为内涵,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先后完成了唐淮源纪念馆、星云湖南岸乡村振兴示范区、星云稻场等项目建设,花漫光山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发展了田园观光小火车、粉黛乱子草公园等新业态,打造了河咀、陆家咀等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佳莲湖畔特色街区项目顺利推进,环星云湖生态旅游圈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文旅融合促发展。紧紧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要求,着力推进古滇青铜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落实市委领导“古滇青铜文化繁荣高峰、中国青铜文化重要代表、世界青铜文化重要区域”的要求,成功举办“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发布了《李家山宣言》。编制《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积极向国家和省文物部门申报李家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建成了唐淮源烈士纪念馆并开放,争取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金800万元用于建设李家山考古工作站。
农旅融合促发展。坚持生态保护治理的要求,实施了星云湖南岸乡村振兴、佳莲湖畔特色街区,发展了星云稻场、观光小火车、粉黛草、千亩荷塘等一系列新的旅游观光场景,促进了河咀、陆家咀、佳莲湖畔区域餐饮、住宿等消费业态的兴起,逐步打造区内外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以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双融合双促进为抓手,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梦境彝乡”田园综合体,打造“花漫光山·产村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点,打好乡村旅游发展牌,擦亮彝族传统节日名片,探索开放式乡村旅游模式,安化社区获评“云南省旅游名村”“玉溪市旅游扶贫示范村”。
消费场景促发展。“让游客想进来、留下来、忘不掉”,着力发展夜间经济、特色街区,渔文化广场大渔夜市、马料庄夜市、漫步星云特色餐厅等夜间经济逐步形成规模,特色小吃、小娱乐、小摊点、小舞台等消费业态较快发展,夜间经济聚集区逐步形成,有效激发了城市活力。“让游客吃得好、记得住”,着力促进江川餐饮创新,“豆腐宴”“荷藕宴”“八大碗”“焖窑鸡”“炊锅宴”等新特色餐饮备受广大游客喜爱。
节庆活动促发展。开渔节首日江川迎来6万多游客,售空50多吨鲜鱼,开幕式文艺演出、巨网捕鱼、以鲜鱼为主要食材的长街鱼宴和持续30分钟的焰火表演等系列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推动渔旅融合和休闲渔业的发展,激活文化旅游和消费活力,提高江川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三产融合,为江川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平台,也为渔业振兴注入了全新动力。九溪鲜花文化旅游节、江城大平地“梨花节”、前卫“七夕节”、安化火把节、海浒108丰收文化节、佳莲湖畔荷花文化节等节庆效应不断扩大,对区内外游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品牌创建促发展。安化社区入选云南省乡村旅游目的地,河咀村、光山村正在申报旅游金牌村和最美乡愁地。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创建成国家2A级景区、花漫光山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下一步,江川区将以环星云湖生态旅游圈建设为重点,以古滇文化、青铜文化、渔耕文化、白药文化为文化内涵,以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城旅融合为主线,着力发展健康运动、特色民宿、考古体验、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建设古滇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文旅头条通讯员 张昕萍 整理
来源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