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歌大家唱 临沧文旅局长出战!

《月亮升起来》是佤族音乐中为数不多的一首抒情歌曲,感情细腻,线条优美,创作至今40年来,这首被誉为佤族“东方小夜曲”的民歌,已经成为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响亮名片。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

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

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

辖1区7县

常住人口225.8万人

一条大江蜿蜒而过

澜沧江从北向南流经临沧306.6公里,水能资源丰富,孕育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勃勃生机。在临沧市内的澜沧江之上,建有漫湾、大朝山、小湾3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总装机722万千瓦,使临沧成为了国家重要水电基地。沿江有大面积的原始植物群落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有忙怀新石器遗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源南滚河、永德大雪山、临沧大雪山。江两岸栖息着亚洲象、长臂猿、孔雀、孟加拉虎等珍禽异兽,生长着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桫椤等珍稀植物。澜沧江畔山峦叠翠、万物峥嵘,是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典型缩影。

一片沃土神奇美丽

临沧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7.83%,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大面积原始植物群落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有野生珍稀植物3700多种,是滇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2013年被评选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临沧独特的地理环境,兼具所处海拔从450米到3504米的亚高原与高原间的斜坡地带而形成的山地气候、低纬度季风气候、最终形成了临沧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平均气温为18.8℃,最适宜人居的绝佳气候,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和“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主办地”, 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各级非遗项目999项,各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86人,2022年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镇康县、沧源县分别被命名为云南省“阿数瑟歌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佤族木鼓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镇康县“阿数瑟歌舞”、耿马县“傣族白象、马鹿舞”和双江县“打陀螺”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棵茶树历经千年

临沧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双江勐库万亩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项目2015年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人工栽培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3200年树龄的“世界茶王”,至今依然枝叶茂盛地生长在凤庆县的锦绣村。茶叶品质世界一流,“滇红茶”“冰岛茶”“昔归茶”扬名海内外,是中国和云南省最重要的红茶和普洱茶生产基地。冰岛、昔归更是普洱茶皇冠上的明珠,诠释了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

一首民歌传唱四方

临沧是世界佤乡,《阿佤人民唱新歌》传唱大江南北,11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民族风情独特浓郁。全市佤族人口达24万人,占中国佤族人口的60%,在神奇美丽的佤族聚居地沧源县,有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距今3500多年的沧源崖画,有创世史诗《司岗里》讲述着人类对上古洪荒时代的记忆,有保护完整的佤族原始部落翁丁村,至今仍保留着拉木鼓、佤王宴、摸你黑狂欢等古老的民俗活动。耿马县的泼水舞曲《UP耿马》被网友称为全网最火神曲;“温度临沧”城市品牌轮廓初现。

一条铁路传载梦想

临沧地理环境独特,国境线长达290.791公里,有孟定、南伞、永和三个国家级口岸,17条贸易通道及诸多的边民互市点。临沧与缅甸山水相依、胞波相连,左边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一江连六国,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黄金口岸”,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就把临沧孟定作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提出了建设滇缅铁路的构想。目前,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航运等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完善。近年来,临沧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缅甸有关方面在经贸往来、基础设施、人文等领域始终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成功打通了经临沧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通往印度洋的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对云南省尤其是临沧市与缅甸扩大贸易合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临沧由边缘地区和“末梢”成为充满生机、活力迸发的开放前沿,临沧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生态文明、边境和谐稳定的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