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唱响彩云南”名家专访】王晓锋:云南不只是七彩,而是更加丰富多彩的

编者按:近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云南省音乐家协会承办的“歌声唱响彩云南”全国知名音乐家采风创作活动正式启动,10余名国内知名词曲作家齐聚昆明,共话发展。他们前往保山、德宏等地,探访多元民族文化,挖掘独特音乐元素,用音乐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是民族音乐的“富矿”,在此次采风活动中,云南丰富的音乐资源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趁采风之际,云南网记者专访这些名家,一起来听一听,在靠近云南、熟悉云南、了解云南之后,艺术家们对云南的音乐事业又有怎样更深、更广的认识。

“我觉得云南不只是七彩,在我眼里,云南是更加丰富多彩的。”在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作曲家王晓锋眼中,云南气候多元,多民族聚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音乐和生活特性,七彩云南不足以形容他的云南印象。

王晓锋说,在为数不多的走进云南的机遇中,每一次都带给他不一样的感动。上世纪80年代唯一的酒吧放着爵士音乐洋人满座的大理,充满原始气息的丽江,有着“双胞胎节日”的神奇墨江……正是这些独特的体验,让他对云南充满了期待。

《好梦在丽江》《浪漫昆明》《丽江之恋》这些广为流传的歌曲,都是王晓锋为云南而作。带着感受不同民族音乐气息的期待,王晓锋加入到此次保山、德宏的采风之行,并且饶有收获。

在保山市潞江坝子,非遗传承人带来的德昂族小调让王晓锋印象深刻。“它里面好多旋律是非常感人的。”

在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葫芦丝之乡”——梁河县,本土音乐家演奏的《葫芦丝古调》吹到了王晓锋的心坎里,这和他以往听到的葫芦丝乐曲有着不同的感受。“绵长的曲调,淡淡的诉说,很有故事感,尤其是循环呼吸法的演奏技巧,使整首作品一气呵成。”

王晓锋感慨:“有些本民族的歌曲是很感人的,但可能由于语言问题,让本民族之外的人无法感同身受,因为听不懂。”因此,他把民族音乐的创作分为三类,A类是原生态的民族音乐,这也是民族音乐的根和魂;B类是目前做的最多的类型,把原生态的音乐简单嫁接一些流行元素的编曲和演唱,形成一种现代的流行民族音乐;C类是对原生态音乐的再度创作,成为让本民族以外的更多人喜欢的世界音乐。这也是他今后致力于创作的音乐类型,“希望更多的民族音乐能够走向世界。”

作为一名职业的音乐创作者,王晓锋是灵动的,这种灵动从多年前持续至今。在欣赏云南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时,他突发奇想以及随行同仁的共鸣,是不是可以写一首歌,关于云南的云;在领略了云南不同的风土人情后,王晓锋又说,如果灵感允许,或许可以再写一写云南的风土人情。“把云南原生态音乐的精华提炼出来,加以更高的视角和维度去创作,歌词部分既要有直白的语言,也要有文学诗意的文字,给歌曲插上美妙的翅膀。”

然而他又是深沉的,就像他的《从头再来》。他深信,人生的悲喜苦乐,该来的都会来,每一段过往,都在历炼自已,坦然接受就好啦。

谈及云南本土音乐创作时,王晓锋表示,云南有《小河淌水》《阿佤人民唱新歌》等深入人心的经典歌曲,并且很多经典是无法超越的。“新时代的音乐创作人也要与时俱进,可以尝试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旋律,换一种歌词来表达当代云南人的生活,讲好云南故事。”

王晓锋简介:

作曲家,音乐制作人,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志愿者协会理事,曾多次担任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华表奖最佳电影音乐奖”、“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金曲勋章”等国家级大奖。代表作:歌曲《从头再来》《超越梦想》《康美之恋》等。影视音乐: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大唐玄奘》等。电视剧《潜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离婚》《大侠霍元甲》等。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李亚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