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炯:凝聚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文艺力量

凝聚中国式现代化

云南实践的文艺力量

孙 炯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科学理论总是与伟大实践相互激荡、彼此辉映。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没有文化的自信自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文化和中国文艺的繁荣昌盛;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艺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内生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共同记忆,凝结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美学精神,为当代中国文艺创新创造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宝藏。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坚定文化自信、高度文化自觉,保持对中华民族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以新故事、新形象、新旋律、新风格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以中国精神为灵魂是文艺守正创新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从波澜壮阔的历史运动,到个人生活的幽微时刻,文艺是澎湃的能量,是润物无声的细雨,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和梦想。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从历史厚度中汲取创新营养,从时代高度中提炼创新主题,从人民温度中汇聚创新力量,让中国精神的灯火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高峰上闪亮。

坚持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导向的鲜明立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主线,紧扣人民在历史、实践和价值层面的主体地位。回顾我们党领导文艺奋进的百年历程,高扬人民性是鲜明夺目的一面旗帜。从人民视角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人民是文艺之母,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从根本上看,历史和文明无不来源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诸多文艺经典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是持久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的力量源泉。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价值取向,始终高扬人民文艺的旗帜,在内容创作上站稳人民立场,在形式创新上满足人民需求,在价值评判上秉持人民标准,为人民书写、为人民立传、为人民放歌,用心用情用力抒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全面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功能和价值,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彰显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博大气象,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文艺是“世界名片”,其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宏阔国际视野、开放文明胸襟,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文艺的形式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边疆各族人民,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两次致贺信,多次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界人民团体,在团结带领文艺工作者推动文艺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文艺新篇章。

持续以文铸魂用好理论富矿。云南省文联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贯穿文艺文联工作的主题主线,丰富形式载体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好用活全省文联系统所属各类媒体和宣传阵地,办好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全省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举措动态,组织全省文联系统干部职工、文艺界专家学者撰写学习体会文章。精心组织高质量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培训,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会员培训的必修课、专修课。把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研究和学理阐释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优化重点理论课题研究机制,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刻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光辉、理论内涵、实践伟力。

坚定文化立场书写人民史诗。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牢记“国之大者”,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到人民中采挖富矿、汲取养分。加快文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文艺精品。围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等云南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健全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常态化工作机制,并与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发展战略相结合,继续深入开展系列文艺志愿服务和文化惠民活动。

聚焦中心环节勇攀文艺高峰。云南省文联将牢牢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在守正创新中拓展文艺创作空间。立足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聚焦重大主题创作,统筹推动重点创作项目,争取更多创作扶持资助,通过主题实践助推创作,打牢创作培训辅导基础,强化评选表彰激励效应,提升文艺评论引领作用,加大作品展示宣传推介,拓展文联系统联动格局,促进新时代新征程全省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刻把握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对各文艺门类重点急需紧缺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建强文艺滇军、夯实文艺力量,有序推进一批云南优秀文艺人才在全国文艺界崭露头角。

讲好美丽中国七彩云南故事。立足云岭大地,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强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深化“一国一策”传播,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策划开展更多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与周边国家持续深化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人文交流。做精做特做靓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等品牌活动,坚持互学互鉴、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不断扩大云南文艺的影响力、朋友圈,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云南文艺力量。团结引导文艺工作者坚持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意识,在全省文艺行业生动有效地推动道德实践养成,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行风乃至社会风气添砖加瓦。

来源 《中国艺术报》2024年2月26日第2版

责编 李亚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