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声传北京】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找准“平衡点” 让千年哈尼梯田永葆生机

编者按:春光如画映山红,民族心声传北京。在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云南网推出“民族心声传北京”系列音频融媒产品,跟随记者脚步,一起来听听云岭各族代表委员的心声、祝福和希望。

“山间水沟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1300余年来,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如明珠般镶嵌在红河南岸。自2013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红河哈尼梯田一直以其完好的自然生态和极强的生命力,展示着千年农耕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为让千年哈尼梯田更好地“活”在当下,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聚焦遗产要素修复、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区群众增收等方面,不断寻求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让千年哈尼梯田永葆生机。

“以‘保护哈尼梯田非遗文化’为核心,加强对民族节庆、民俗活动、歌舞服饰等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和活态利用。通过深化各族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哈尼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杨钰尼

(非遗进校园 黄翘楚 摄 )

非遗“活起来”才能更好“火下去”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谈及今年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杨钰尼直言要围绕哈尼梯田的保护和绿色发展以及传承和保护好非遗艺术,把哈尼儿女的心声传到北京。

“比如红河梯田,我还没去过,当地开展稻田养鱼,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有本事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创造条件发展农业,要处理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生产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哈尼梯田,是哈尼儿女和每一个云南人的骄傲。保护好哈尼梯田,让世界人民共享,需要汇聚多方面力量。作为从事哈尼梯田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者,杨钰尼致力于推动非遗与青年“双向奔赴”,为千年哈尼梯田“活”在当下注入传承发展新动能。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