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路:“脉动”千年建水古城

.

.

“西——门水!来买。西——门水……”这一声极具唱腔意味的叫卖,带着抑扬顿挫的节奏,在建水这个千年古城的宁静清晨,一遍遍重复着,对许多生活在古城里的居民来说,新一天的生活,或许是听到这一声声叫卖开始的。

记忆里的清晨,是长辈们晨起锻炼,然后拿一个盆、一口锅,出门买水,再回到院子里的厨房,开始做一家人的早点。

曾经,是挑夫肩头的扁担左右各挑着一大桶刚从西门一处叫做“大板井”的井里打来的水沿街叫卖,后来是三轮车上装着三五桶井水,卖水的人后背背着一个喇叭沿街卖水。这里有数百口古井至今沿用,也因据说这水能做出世上最好吃的建水豆腐,因此便可以拿来卖,这水也在人们的“市井生活”中,承担起一份“了不起”的角色。


多少年来,卖水的人从古城西门,一路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其中,由建水东门往西门,横穿古城的这条路,就叫做“临安路”。

建水古城,旧称“临安古城”,唐元和年间初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文风盛行,古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

临安古城的中轴线,当然就叫做“临安路”,从东到西,居中穿城而过(四面有东正街、西正街、北正街、南正街以方位命名,因此,居中的临安路曾经也叫做“建中路”),全是青石板铺筑的路面,就像是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青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就共同组成了古朴而不失精致的临安古城,至今,这里仍保存有50多座特色鲜明的古建筑和古民居,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临安路起于城东侧的朝阳楼,人们也习惯把朝阳楼称作“东门楼”,这座建成于600多年前的门楼,红墙青瓦,气势恢宏,是建水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城门本就依地势筑于高岸,楼阁又起于两丈多高的城墙,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城楼四周檐角上挂有铜铃,每当微风吹起,清风中便响起悦耳清脆的铃声,让人陶醉。


临安路两侧较大的街口,都会有一座雕樑画栋的古牌坊,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人们在牌坊下停留、行走,仿佛穿越到古时候。

来到建水,不走一走临安路,你就无法认识真正的临安古城建水,就无法品读临安古城建水文化的厚重,因为建水文庙、学政考棚、临安府署、朱家花园、天君庙、指林寺等一众代表性的景区景点、文化场所,都在这条路的周围。

去文庙感受“斯文在兹”的思想魅力,去学政考棚体验一番“考取功名”的艰辛,或者在朱家花园做一回富家儿女……连同那许许多多的古宅民居、许许多多的古井坊巷,还有品尝不尽的美食美味,这以上种种,或许就是我们来到建水旅行的理由。



临安路青石板上的马蹄印和车辙印,就是一件件时光雕刻的精美作品,也见证了这里的繁荣,漫步临安路,我仿佛能看到一队队马帮经过,叽叽呱呱的车辙声与赶马人的吆喝声混杂在一起,撒下一路悦耳的叮咚,惊起几声鸡鸣犬吠……不远处卖水人的身影若隐若现,一声声“西门水,来买”隐隐约约,古城在一派生机勃勃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往事悠悠、青山依旧,千年古城的千年古街临安路上,依旧画栋雕梁、商贾辐辏、阳光明媚。一条路定义一座城,就好比南京路之于上海、春熙路之于成都,临安路对于建水的意义,或许更甚,它如同建水古城的“主动脉”,已“脉动”千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文

建水文旅 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华芳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