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沧源县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临沧市沧源县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条主线,大力实施“大旅游、大扶贫”战略行动,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加快景点建设,注重品牌打造,把文化旅游作为推动沧源跨越发展的龙头引领,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子,实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让佤文化成为沧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以此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保护传承好佤文化,让佤文化成为旅游的魂

古老而神秘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厚植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和魂,只有保护好、利用好民族文化,让其散发活力,才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源头活水。沧源县立足实际,创新工作举措,成立县佤文化研究会,统筹推进佤文化研究、开发、挖掘、保护、传承和咨询工作,破解文化挖掘无人抓的问题。同时,组建文艺演出团队和业余文艺队,临沧县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坚持招收一个佤文化专业班,破解文化弘扬无队伍的问题,并深入实施民族文化进学校、进课堂工程,编写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佤文化乡土教材,破解文化传承无后人的问题。

以佤文化为魂,打响世界旅游品牌

沧源通过加大文化旅游企业的培育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佤文化的挖掘和佤文化产品的创新、推出力度,逐渐树立起旅游景区品牌、节庆品牌、饮食文化品牌“三大品牌”。

目前,沧源县已成功创建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司岗里崖画谷景区、葫芦小镇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碧丽源芒摆有机茶庄园1个国家2A级景区,并且先后荣获“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 ”等5个旅游品牌证书。

同时,每年由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全民共享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佤族新米节、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三大传统特色节庆活动,通过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不断提高质量,逐渐打响品牌。

此外,沧源县通过对佤族特色饮食深度开发和提炼文化内涵,“佤膳”等一批佤食品全面推向市场。并且以佤文化为载体的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建设也初具雏形,让佤族文化由群众“自娱自乐”变身为沧源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文旅融合发展,助力脱贫致富

沧源县通过有效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将景区体量全面做大和持续完善旅游要素,促使沧源旅游逐渐“旺”起来。

2016年12月8日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针对不足19万人口的边境县,航空密度由通航时每周3班增加至每周37班, 并于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6万人次大关,彻底打破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受空间、时间距离制约的瓶颈。

佤文化精品《族印·司岗里》在重庆、成都、大理等地成功上演;全国第二届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落地沧源;中国佤族司岗里狂欢节网络视频点击量达1200多万人次;百度以“世界佤乡”为关键词搜索达到14多万个网页……沧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所熟知,成为旅游首选之地。2018年,沧源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0.07万人次,同比增长38.84%;实现旅游总收入48.95亿元,同比增长49.83%,为当地群众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力量。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赵雄

通讯员 王邦玲 文

沧源县宣传部供图

见习编辑 沈艺

审核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