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向伟人致敬!电影《绝地重生》走进北大

3月14日,在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北京大学团委、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的邀请下,电影《绝地重生》主创团队做客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回望峥嵘岁月,感受伟人智慧,铭记伟大精神!

电影《绝地重生》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联合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国企业报》社等单位拍摄,既是追寻先烈足迹、重温革命先辈奋斗历程的作品,也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有效载体。

伟人之“笔”,波澜壮阔

影片以细腻的笔触讲述故事,将镜头瞄准寻常情景,记录生和死、分别和重逢、欣喜和哀戚。影片的叙事手法是写实的,正是这份真实,让观众在观影时,更能设身处地体会到当时的战况紧急,以及毛主席高超的决策。

场灯黯去,观众们沉浸在错位的时空中,回味光影巨制带来的震撼和感动。现场掌声潮涌,主创团队分享过程中的真诚与率真、幽默与亲切,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聚焦微处,跃然银幕

在谈到影片创作的细节时,现场提问同学对电影细节的处理高度赞扬。导演邱怀阳表示:“细节是源于真实的历史,毛主席体恤百姓、赠送食物,朱德总司令关怀将士、亲拉稻草,这些是历史车轮上真实的印记,也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真实写照。”



王斑曾经饰演过电视剧、电影及话剧中不同时期的毛主席,但对于这一次的演绎,他表示,影片想要呈现的不仅仅是毛主席的伟大,更是一个普通人从平凡走向伟大的过程。演员对各种细小的生活细节与心理挣扎的演绎,能够让观众更加切实地感受到毛主席对战士的关爱、与爱人的温情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从而在荧幕上展现出更为丰富而复杂的伟人形象。


巧妙取舍,革故鼎新

在谈及对于影片剧情的取舍时,导演邱怀阳表示,这与电影的主题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长征路上“攻打娄山关”这一重大战役没有出现在影片中的原因正是如此。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取舍,突出影片的诠释重点,并达到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贯穿整个创作过程。

同时,电影在临近结尾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导演表示,这一情节的设计是为了“把时空打碎”,使得观众能够在最后的高潮之中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是毛主席带领大家走出了那个困境,完成了“绝地重生”,达到了表达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与结合。

导演邱怀阳坦言,在做这个片子时,他把所有的相关题材都浏览完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有了如今的呈现。这样的细节呈现,来自无数个日夜的研究打磨,和无数位电影人的精益求精。

沧海横流,英雄本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舍小家,为大家”的传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映射出中国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影片也涉及这一点,无论是骨肉分离与革命大义之间的挣扎,还是毛主席为了战士们放下身段,都是舍己为人的表现。

恰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这些革命家心中有大爱,有信仰,才会不拘小节,舍我其谁。他们设想过失败,但是他们心中燃起的革命种子,使他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

责编 张楠

校对 杨奥

三审 李元

终审 古文丽、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