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玉溪丨“二月二”——一场沉浸式的非遗盛宴

“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3月11日至16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暨易门县2024年“二月二”民俗文化旅游节在易门县举办。


易门县“二月二”戏会始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至今已有500年历史,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规模宏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2022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易门的一场非遗盛宴。


体验非遗,穿越千年

3月10日晚,“龙腾易门,二月二戏会之约”迎宾晚会在易门县龙泉广场举行,晚会特邀“梅花奖”得主、非遗传承人冯咏梅和杨丽琼,以及玉溪市花灯剧院和玉溪滇剧院的多名优秀演员倾情助阵,强大的演出阵容,精彩的节目,带现场观众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遗的魅力,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晚会在花灯《好久不到这地方来》中拉开帷幕,随后滇剧《一池春水》,花灯歌舞《那年正月龙抬头》《新游春》《又唱高古楼》《易门等你来》等传统特色花灯轮番上演,视、听、景三位一体的体验,带戏迷们穿越于不同剧目的场景与情节,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

易门“二月二”戏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表演项目的盛会,不仅让戏迷们过足戏瘾,还能让群众观赏到各种非遗项目,激情高昂的汉族舞龙舞狮、角色各异的民间地会、引人入胜的皮影戏,锣鼓震天的彝族花鼓舞、古朴灵动的虎掌舞,技艺高超的苗族跳三庄、风情浓郁的芦笙舞,高古清雅的易门洞经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展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吸引着周边地区的群众向易门汇集。


巡游展示,目不暇接

龙腾虎跃,锣鼓喧天。3月11日上午,精彩的舞龙表演和巡游活动营造了热闹的节日氛围,精彩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文化广场一侧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好物云集,既有工艺精湛的剪纸技艺、面塑技艺、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白族扎染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傣族手工造纸技艺、腾冲竹编、华宁陶,又有美味的奶渣饼、昆明糖画、水酥饼、呈贡豌豆粉、易门豆豉、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等56项非遗项目文化瑰宝熠熠生辉、非遗产品琳琅满目。看戏会、览非遗、赏民俗、逛美景、品特产,好吃、好玩、好看的非遗联展颇受欢迎。展区人头攒动,市民、游客兴致高涨,流连于一个个摊位,精心挑选购买心仪的商品和家人分享。


烟火非遗,流连忘返

除了花灯、滇剧传统戏剧演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广场舞大赛、狂潮机车音乐节、“二月二·龙泉河”夜游大集、美食及特色商品展、短视频创作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外,更有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表演,让大家激动不已。3月16日,在易门八景广场首次上演一场别样的烟火“打铁花”表演。打铁花,民间又叫打铁水,是中国古代匠士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族文化表演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集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特点,素有民间烟火之美誉。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棒棒相连,络绎不绝,万千星光从天空下散落,承载着千百年文化的传承与浪漫。


据不完全统计,3月11日至16日,共有12.3万余名游客齐聚易门欢度“二月二”,实现旅游收入1.02亿元。“二月二”民俗非遗活动充分发挥其聚人气、汇资源、增内涵、添活力的特点,为广大传承人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成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品牌活动,对传承并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文旅头条通讯员 王一菲 文

易门县文化和旅游局 王艳华 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