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属于建水的中式浪漫】当古诗词遇见建水

“金临安,银大理”,云南建水自古以来便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古城。明代诗人杨慎在《临安春社行》中,描绘了建水城的风光,也生动地展现了建水春日的繁华,写下了“临安二月天气暄,满城靓妆春服妍。花簇旗亭锦围巷,佛游人嬉车马阗。”这样的诗句。

当古诗词遇见建水,便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浪漫邂逅,让人们在字里行间中,体会独属于建水的中式浪漫。在诗词的描绘中,建水的古城楼、古桥、古井等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等待着与今人的相遇。

古城楼——建水朝阳楼

建水朝阳楼,原名迎晖门,亦称东门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二年,为当时建水城的东城门楼,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历经百年风霜依旧伫立于此。朝阳楼与北京天安门的建筑风格类似,有“小天安门”之称。它是建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我国西南边陲古代军事重镇的象征。

云南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孔祥庚在《鹧鸪天·建水东门楼》中写道“旭日总将楼抹红,还来春燕嫁东风”。诗中描绘了被“抹红”的朝阳楼与春天燕子欢快飞舞的画面。不仅描绘了旭日的光芒,也暗示了朝阳楼在旭日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醒目和美丽。同时,燕子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古桥——建水双龙桥

建水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并在清乾隆年间进行了重修。也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因两河蜿蜒如龙故取此名。

孔祥庚在《鹧鸪天·建水双龙桥》中提到“长虹卧看双龙汇,楼阁凌腾万象娇”。描绘了一幅长桥横跨水面,如同彩虹般卧躺,桥下双龙汇聚的壮观景象,也通过描绘楼阁的雄伟和万物的娇美,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古井——大板井

建水大板井,又被称为溥博泉,该井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建水保存历史最久的古井之一。“水洁味甘,供全城之饮”,也因此,大板井被列为建水甜水井之冠,享有“滇南第一井”的美称。这口井不仅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是建水古城的一处重要文化景点。每天不仅有许多当地人来这里取水,还有诸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打水的乐趣,品尝用大板井井水制作的烧豆腐,欣赏古井与古城相映成趣的美景。

唐代戴叔伦在《赋得古井送王明府》中写道“久旱宁同涸,长年只自清”。古井中的水明亮如镜,即使在长时间的干旱中,它也不会干涸,常年保持着清澈。古人常以古井为喻,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借物喻人,衬托诗人情感、心境和追求,以及赞美他人高尚操守的表达。

古山洞——建水颜洞

距离建水城东10千米的石岩山下,有一处令徐霞客“慕之数十年”的建水颜洞。颜洞也被称为“西南第一洞天”,属洞中之洞,前洞叫“水云洞”、中洞称“云津洞”、后洞叫“万象洞”,每洞成一个大厅。洞中的钟乳石形成很多自然雕像,如虎蹲豹踞、龙头高悬、出水观音、仙侣对弈、梯田层层等,犹如“地下雕塑长廊”。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的《游颜洞记》提到“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一至滇省,每饭未尝忘钜鹿也……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写出了徐霞客对颜洞的热切向往和对其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历经数十年的向往和期待,不惜长途跋涉,只为目睹建水颜洞的壮丽景色,跟随徐霞客的脚步游览颜洞,一定让您不虚此行。

藏在古诗词中的建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是一首悠扬的歌谣。这份建水的中式浪漫愿能够永远流传,让每一个来到建水的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心灵的归宿,与诗词共同谱写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文旅头条通讯员 周欣 文

图片来源于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李娇蓉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华芳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