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丽江市博物院与木永琴女士合作的《指尖有“泥”——(传统非遗捏塑与现代捏塑艺术的碰撞)木永琴捏塑作品展》在丽江市博物院开展。
此次展览,旨在创建一个捏塑艺术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在传承和弘扬捏塑文化,提高公众对捏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的同时,鼓励支持艺术创作,激发更多人对捏塑创作的兴趣,积极参与到丽江民族文化与非遗捏塑艺术相融合的传承中,共同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据了解,捏塑是指人类用双手或配合工具使材料与水相融合,通过揉、捏、搓等手法制作成容器的工艺。捏塑品类繁多,按照原料进行划分,可以将捏塑分为传统非遗与现代文创两项大类,传统非遗类可划分为面塑、泥塑、米塑、糖塑、瓯塑等等,现代文创类可划分为超轻黏土、自由树脂手工以及冷瓷等等。
面塑作为捏塑中的一个品类,它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塑艺术具有极强生命力,镌刻着浓重的历史印记,是特征鲜明的中华文化符号,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此次捏塑作品展的作者木永琴是一位80后纳西族青年艺术家,热爱动画创作、平面设计、绘画、捏塑等艺术创作。师从木琛(丽江市博物院副研究员、副院长;纳西族民间艺术研究、东巴文化传承研究工作者)、和嘉武(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面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两位老师,系统地研究学习东巴字画、东巴面偶的制作过程,并结合她在大学时期学习的设计创意理念以及捏塑上新的创作技法,融入到传统的东巴捏塑中,实现了新的捏塑技法,使作品更生动、更形象。
近年来,木永琴不断探索传统面塑与现代捏塑形式以及和其他材料之间相结合的丰富的艺术可能,在创作题材上也开始走向系列化,多元化,至今已创作百余件优秀作品,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包括东巴十二生肖、丽江传统民间工具、多民族传统服饰人物、敦煌飞天侍女、簪花仕女图、动漫卡通二次元人物、东巴字画等。
据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近200件作品,这些作品以细腻、朴素的形式传达了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于拓展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艺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展览是丽江市博物院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一。正值“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丽江市博物院配套展览,将在5月2、3、4日三天招收不同年龄段的捏塑爱好者开展社教活动:“非遗面塑技艺 传承文化之美——‘泥’的奇妙之旅”,届时木永琴将亲自教学指导,欢迎10岁以上青少年及广大捏塑爱好者踊跃报名参加。(详情请看丽江市博物院微信公众号上的“五一”活动预告。)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木琼晓 文
丽江市博物院 图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代汪媛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