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四举措”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近年来,普洱市宁洱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原则,切实用“四举措”积极开拓创新,探寻非遗保护利用新路径,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加大非遗文化挖掘力度,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任副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提档升级,构建起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截至目前,宁洱县共有非遗项目86项,包括国家级1项(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省级1项(洞经音乐)、市级73项、县级11项。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非遗项目传习所(德安乡兰庆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等。传承人省级5人、市级33人、县级169人。

搭建非遗文化传承平台,赓续非遗文化血脉。通过搭建非遗文化传承平台,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在宁洱扎根,传承者前仆后继。目前为止,共有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62名,其中,以省级传承人李兴昌为代表的团队更是带出了大量后起之秀,创办非遗传习所,与县高级职业中学联合开展非遗进校园传承培训,累计培训学生(学员)5000多人次。多年来,宁洱县文化和旅游局派出非遗传承人担任文化志愿者,深入各中小学开展活动,每年培训不少于40期,参与培训人数达48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文化艺术素养。

探索非遗文化传播路径,不断释放非遗魅力。为更好传承弘扬非遗文化,宁洱县以《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葫芦笙舞》《老马糕》等非遗项目为题材创作了诸多优秀文艺精品。舞蹈节目《马帮》荣获2017年“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彩云奖”银奖,乐器作品《豪些喋嚜》荣获普洱市2017年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传统类舞蹈节目《跳笙》荣获云南省2019年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2020年创作编排的《凝情茶饼哈尼寨》获普洱市第三届群众文化“茶花奖”展演暨第六届农民工文化节舞蹈优秀奖、组织奖。2021年创作的舞蹈作品《情系普洱茶》荣获普洱市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铜奖;花灯小戏《观礼归来》在《喜迎党的二十大2022云南民间故事展演》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2023年创作的传统类舞蹈《三弦舞》参加普洱市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获铜奖。

注重展示交流,让非遗传承“热”起来。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宁洱县每年精心筹备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2023 年国际·宁洱普洱茶(贡茶)开采节开展非遗街展示销售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参与;举办“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参与人数上千。积极推荐传承人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非遗购物节”活动,通过现场展示制作技艺等,提升了宁洱文化和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文旅头条通讯员 王君云 刘月 姚梦溪 文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 宁洱发布 图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代汪媛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