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 畅游中国,幸福生活”,其中云南主会场活动已于5月19日在红河州建水县朝阳楼广场拉开序幕。5月20日,记者跟随“乐驰5·19:自在去旅行”——媒体达人采风团走进红河州屏边县,探访百年滇越铁路,感受康养屏边的独特魅力。
屏边苗族自治县是通往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也是历史上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是全国单列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屏边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被誉为“中国最南端的春城”,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风民俗淳朴多彩,史前陆地火山、高山瀑布、滇越铁路和人字桥,以及大围山原始森林相互交织,天然景观与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在文旅产业的发展上,屏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康养产业方面,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健康产业,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康养之地。
滴水苗城——“千年苗文化绽放的地方”
屏边滴水苗城以“山、水、林、苗、城”为设计理念,以牧羊河水系为景观主轴,构建了“一河五景”和“一心八寨”的建设框架。景区内,游客可以体验到苗药养生、文化休闲、养老旅居、养生度假等多种功能,构成了一个集“慢、静、闲、养、探、创”于一身的健康生活目的地。这里被誉为“千年苗文化绽放的地方”,不仅是文化旅游的宝地,也是屏边康养文旅产业的重要支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享受。
(滴水苗城寨门 屏边文旅图)
走进滴水苗城,巍然屹立的苗城寨门体现着苗文化的源远流长,步入寨门,看苗族儿女滨水而居,两旁吊脚楼、青砖青瓦、黄墙、木格窗连绵成片。在苗王府,可以感受苗族举族迁徙的风雨历程;在花山广场,可以观民族歌舞表演、动物竞技,沉浸式体验苗族传统节日;还可以到民族医药一条街,了解苗医药的神奇,品尝苗家药膳长街宴……
滴水层瀑布——水鸣山涧 清凉一“夏”
由屏边县城出发,沿牧羊河而下,向西北行至七千米处的滴水层,站在326国道上便可见一条悬挂在几十丈高的绝壁峭岩上的瀑布,这就是滴水层瀑布。瀑布从两山夹缝中的密林里以排山倒海之势飞泻而下,坠入天生似盆的深潭中。
(滴水层瀑布)
走近瀑布,水花如一朵朵水晶花溅落入潭底,激起烟雾腾腾,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现了霓虹光芒。清风吹过,水花散作的雾气飘到脸上、头发上,让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沁人心脾的清凉。抬头仰望,跌落而下的水流排山倒海,水鸣山涧,似万马嘶鸣,带给人无与伦比的震撼感。
人字桥——滇越铁路上的工程奇迹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自1910年正式通车,米轨火车已穿行百年。滇越铁路滇段沿线山峦陡峭、流水穿梭,修筑工程浩大艰巨,复杂的地形也造就了一个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人字桥。
(人字桥)
人字桥位于屏边县五家寨,桥梁飞越山势险峻、河流湍急、谷深100多米的绝壁之上,是一座纯钢结构铁路桥,由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建筑公司的工程师保罗·波登根据应用力学原理设计,并由其公司承建,桥长67米,宽4.2米,桥身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连接而成,于1907年3月10日开工,1908年12月6日竣工。如今,人字桥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傲立于峡谷中,不时有货运列车穿梭其上,汽笛声响起,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昔日滇越铁路的辉煌。
康藤·滇越铁路(人字桥)帐篷营地——滇越铁路边的露营地
康藤·滇越铁路(人字桥)帐篷营地位于滇越铁路边的新华乡倮姑寨,建造于修建这段铁路的法国公司原驻地。营地集历史文化、自然观光为一体,还原了铁路建设期间建设者勘察、施工的生活场景,包含12间客房帐篷,其中6间为可住4人的家庭套房,另外有4个公用活动帐篷。
(康藤·滇越铁路(人字桥)帐篷营地)
营地设计师在尝试保留原有遗迹的基础上,同时满足现代消费需求,装修在整体和谐的情况下体现铁路主题元素和当地苗族元素,多用当地素材,整体颜色沉稳大气,和周围融为一体。室内陈设则多采用滇越铁路老旧物件,营造出浓重的滇越铁路文化氛围,房间向外就可观赏山谷和铁路。此外,观景台可以欣赏山谷和铁路风景,眺望夕阳和日出。如果时间充足,可以从营地沿着滇越铁路米轨,穿越隧道,徒步至人字桥打卡。
(滇越铁路)
近年来,屏边大力推进康养产业建设,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家园,先后荣获了“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康养苗城”的品牌越来越响亮,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走进屏边,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奥 文
部分资料整理自文旅头条新闻网
邓斌 图
责编 刘娅娟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