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昆明召开《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新闻发布会,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和草原局介绍有关情况。
据介绍,近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早在2013年,云南省便发布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2012版《行动计划》),该版行动计划对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入了新时期、迎来了新机遇、开启了新征程,2024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国家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为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指引。
为贯彻落实《国家行动计划》,坚定践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深化拓展COP15成果,积极推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落实,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云南省相关部门在2012版《行动计划》实施成效评估基础上,开展了《行动计划》更新编制工作,并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由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实施。
《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明确了全省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任务、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大战略定位: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典范,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云南贡献;二是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排头兵,打造全国生物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云南样板;三是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建设的先行区,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云南经验。
《行动计划》部署了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构建生物多样性现代化治理体系、推进生物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增强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保障等5大战略任务。从优先领域、优先行动和优先项目三个层次梳理明确“5+30+N”具体任务,提出了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加大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以及提高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5个优先领域的30项优先行动、84个优先项目。
《行动计划》的印发,旨在到2030年,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全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5%以上,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30%,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达到90%以上,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保持世界前列。超过30%的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生物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利用遗传资源与相关传统知识产生的惠益得到公正和公平分享。生产生活方式生物多样性友好转型成效突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
赵嘉 图
责编 田薇
校对 刘娅娟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