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你好,今天的文旅早参来了!

.

.

.

.

.

.

.

.

.


.

.

.

.

.

.

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于10月23日至11月1日举行。中国电影周作为东京国际电影节相关活动于10月17日至10月24日在东京举行。.

.

.

.

.

∵.

.

.

.

.

.

.

.

.

.

.

.

.

20个案例入选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

.

.

.

.

1660期

文旅家人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5月25日(农历四月十八),文旅君带你看看昨天(2024年5月24日)都有哪些文化旅游大事件!本栏目由文旅大数据系统“游舆”提供数据支持。文末下载“文旅头条”APP,一手掌握文旅大事!


早 茶


最 头 条

※第二十届文博会开幕 新质生产力成新热点

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5月23日在深圳开幕。本届文博会以创办20年为契机,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和数字化水平,不断强化交易功能,打造富有成效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作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举措,本届文博会设立“文创中国”专题展区,展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新成果,汇聚来自故宫文创、北京工美造办、景德钰青、字在、学古等颇具代表性文创机构300余件文创产品,并以时尚展陈设计与互动体验,讲好中国文创故事。(来源:新华社)


游 天 下

暑期文旅预订增长63% 北京、上海、天津领衔热门目的地

5月底,暑期旅游预订逐步进入消费者视野。美团数据显示,5月1日至23日,暑期文旅预订单量(含门票、住宿、交通等)同比增长63%,其中20-30岁的用户占比最高,TOP10目的地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威海、成都、重庆、西安、广州、南京;景区方面,主题公园和水上项目/水上体验等品类的预订热度最高。(来源:中国新闻网)

※青海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景区开园迎客

记者5月24日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景区获悉,经过前期的试营业,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景区日前正式开园迎客。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红崖是最典型、最奇特的地貌之一,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5月30日起面向公众开放

记者5月23日从中国科协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当日举办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上,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起中国科协联合11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十余年来,该工程已先后进行674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采集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库。(来源:新华社)

※2024“行走黄河”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

5月23日晚,2024“行走黄河”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景区启动。

本次活动以“创造赋能黄河文化 创意构建全新场景”为主题,瞄准年轻化消费需求,聚焦黄河文化旅游新创意、新场景、新玩法,更好发挥数字化、创意化、场景化优势,与沿黄城市一起鼓劲提气、分享交流、合作倡议,发展黄河文旅新质生产力,推动黄河文明保护传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来源:人民网)


大 交 通

港珠澳大桥水上旅客流量今年已突破百万人次

记者从港珠澳大桥海事局获悉,截至5月24日上午12时,港珠澳大桥水域船舶流量达10.9万艘次,突破十万大关;旅客人数达107.42万人次,突破百万大关。

随着以港珠澳大桥为元素的旅游活动不断开发,“港珠澳大桥环线游”“海上看珠海”等水上观光项目持续升温,今年1月至5月,旅客人数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春节、清明、五一等重点节假日期间旅客剧增,单日最高客流量超2.3万人次。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老铁路运送国际旅客突破20万人次

记者5月24日从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自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截至今年5月24日,中老铁路磨憨口岸共计查验国际旅客列车868列次,验放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出入境旅客突破20万人次。(来源:央视新闻)

6月1日起,乌海站正式更名乌海东站

因包银高铁建设需要,对高铁沿线站名进行调整,自2024年6月1日起,乌海站正式更名乌海东站,车站地址不变。受站名变更影响,站名过渡期间客票预售期调整为5天。望广大旅客相互周知,做好行程调整。(来源:人民网)


文 化 圈

5月中法合拍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在广州首映

“首映在广州”——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全国首映礼5月23日晚在广州举办。该片极具文献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描绘了一幅中法文化交流的美好画卷。

中法合拍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法国幸运之光电影音乐公司联合出品,着眼于“中法故事、国际表达”,由中法专业电影团队分别在两国取景拍摄,共同展现中法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山文化遗址新发现!科学家揭示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

我国科研团队日前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在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

研究结果表明: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约2.4万年前,人类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水稻;约1.3万年前,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对野生水稻进行驯化前的栽培;约1.1万年前,东亚稻作农业起源。(来源:新华社)

以“乐”为媒、以画会友 中法两国写下全新的“双城故事”

“丝竹的香颂 中国民乐无锡周”文化交流活动日前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活动通过经典曲目演出、民乐活态展示、特色文化体验等形式,以江南民乐为载体,让无锡的温婉柔美与巴黎的浪漫热烈激情碰撞,写下全新的“双城故事”。(来源:央视网)

※古DNA研究重建青藏高原西部3500年以来人群遗传演化历史

我国科学家通过对青藏高原西部古人群DNA遗传信息的研究,重建了该地区3500年以来人群遗传演化历史。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3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西藏西部阿里区域古人群遗传成分,最接近西藏南部山南和日喀则区域的古人群,且从3500年前至今主体遗传成分保持稳定。(来源:新华社)


观 云 南

云南迪庆纳帕海新记录到4种鸟

图为青藏沙鸻。罗俊 摄

5月24日,记者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获悉,近日纳帕海新记录到4种鸟,也是迪庆州鸟类新记录。截至目前,纳帕海的鸟类记录种数增加到216种。

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介绍,4种鸟为该管护局工作人员及摄影爱好者近日在纳帕海拍摄到,经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刘强辨别确认,分别是青藏沙鸻、中杓鹬、流苏鹬、弯嘴滨鹬。(来源:中国新闻网)

※“游云南 看吴哥”四条跨国精品旅游路线公布

为培育好“游云南 看吴哥”跨国精品旅游路线,提升经昆飞游客服务体验感,云南面向市场推出4项“惠享”服务——“惠住宿、惠购物、惠餐饮、惠出行”;10项免费服务——“行李直达、紧急中转、爱心中转、团队中转服务、首乘首帮、中转休息厅、中转简餐、小件行李寄存、快速安检通道、电瓶车服务”。

下一步,云南还将开展“游云南 看吴哥”主题推广活动,在深圳、上海、杭州、厦门、北京、广州、长沙、郑州、成都、重庆、南宁、贵阳等国内主要客源地推介路线产品,展示特色玩法;利用沪滇、闽滇、滇桂合作机制,面向全国市场推出上海+云南+暹粒、福建+云南+暹粒、广西+云南+暹粒的一程多站产品线路;联合柬埔寨旅游部门和企业组织开展互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推动航运硬性成本降低,腾出空间创造软服务,给游客带来更优性价比,促进团队赴柬旅游市场升温。(来源 :云南网)

云南展区惊艳亮相深圳文博会 五个版块三大亮点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正式开幕。在9号馆,以“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份来自七彩云南的邀约”为主题的云南展区惊艳亮相。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云南从2023年初开始打造的IP,目前全网阅读量已超过280亿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一种生态绿色的生活,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一种和谐幸福的生活,一种开放包容的生活。本次深圳文博会,云南展区围绕“四种生活”,通过静态展示、活态展演、多媒体展播等形式,以鲜活、生动的案例,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娓娓道来,邀请海内外观众走进云南,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源:云南网)

※云南人的快乐DNA又动了!打跳“天花板”即将上线

5月25日,云南首届打跳巅峰赛总决赛即将登场。这个五月,来自全省的60支参赛队伍通过彝族、佤族、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等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歌舞进行展示和互动,在比赛中展现了藏族锅庄舞、彝族左脚舞、佤族甩发舞、哈尼族烟盒舞、傣族嘎光舞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相融合的打跳,同时带领现场观众加入打跳中,比舞蹈、比激情、比氛围、比特色,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有12支队伍获得总决赛的门票。(来源:云新闻)

迪庆·香格里拉赛马会系列活动将于6月10日开赛

2024年迪庆·香格里拉赛马会系列活动将于6月10日至6月12日举办,并将在线上组织文旅大礼包发放,此活动持续到6月25日。来源:云新闻

责编 刘娅娟

校对 李亚

审核 李元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