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村庄、青青的稻田、复古的绿皮火车、连片的荷塘……位于滇池东岸的沙堤村,随处可见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还有火车穿过田野的治愈风景。5月27日至29日,128位从浙江、北京、山东、广东等地聚集而来的摄影家及爱好者在这里采风,用他们的镜头记录沙堤,记录晋宁。
沙堤村本是一个百年渔村,这里的人曾以捕鱼为业,但随着滇池保护工作不断深入,沙堤渔民“上岸”种田,经历了从最初的水稻到大棚种植蔬菜和花卉,再到拆除蔬菜大棚,恢复传统水稻种植。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艺术乡建的助力,沙堤村成为昆明人朋友圈的“网红”,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到此“打卡”。
循着艺术乡建的路子,在晋宁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的探索下,首届“滇岸原乡·丰收季”稻雕艺术展、七夕汉服主题活动、稻香音乐节、插秧节、摸鱼节、渔米节、“千人全鱼宴”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振兴和农文旅结合初见成效,为沙堤村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今年1月29日,晋宁本土自由摄影师李永赋入驻沙堤村,与晋宁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合作打造“赋·镜界艺术空间”,以李永赋的部分人文纪实摄影作品展示为平台,结合沙堤村美丽乡村创建成效,着力打造的一个“摄影艺术+美丽乡村”的文化传播交流平台。
这个5月,以艺术乡建为方向的“2024晋宁玫瑰嘉年华摄影金像奖大师影像创作营”,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28位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来到沙堤村进行创作,李永赋作为此次活动的顾问也参与其中。
此次活动的召集人——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介绍,活动邀请了8位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艺术家担任导师,组成8组大师影像创作营,8位导师将结合各自所长分别从纪实、人像、AI等不同方向指导营员拍出优秀的作品,为晋宁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次的主题是听花开的声音,我想花开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通过停下来感受这里的慢生活真的听到。”来自北京的自媒体人罗大卫,也将通过他的视频账号分享他这次的晋宁之行。
随着人工智能运用愈加广泛,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智能影像委员会委员蒋澍一直在探索人工智能与摄影艺术的结合,这次他将带领10人的创作营小组通过实景与虚拟技术的结合展现晋宁花卉产业乡村之美。“绿皮火车作为一种怀旧文化元素融入乡村,这样的画面看起来就有艺术气息。”从摄影的视角看沙堤,蒋澍认为这里紧邻滇池具有先天优势,未来可以吸引更多艺术家进村,通过小型电影节、稻田音乐会、艺术展览等多元方式融入文化元素,打造成滇池边的文旅名片。
“这次的拍摄内容将展示晋宁花卉产业特色、人文风采和产业发展新面貌,希望通过影像赋能,展现晋宁的文化之美、自然之美、创造之美与发展之美,点亮晋宁。”鲍利辉介绍,除了沙堤村,创作营还分别走进晋宁区现代花卉产业园、清水河村、湿地公园、海埂村、墩子鲜花集散市场、云南轮胎厂旧厂房进行创作,通过影像作品传递晋宁花卉之美、花艺之妙,还有晋宁的花样生活。
用影像点亮晋宁。未来,晋宁还将打造3张影像牌。一是把沙堤村对面的张家村打造成全国首个“中国金像奖艺术家村”,吸引艺术家进驻张家村,参与乡村的改造,在这里开展艺术创作;二是将废旧的云南轮胎厂打造成古滇国际摄影博物馆,通过嫁接各类摄影资源举办摄影展览、培训、影像交易等让老厂房焕发新生;三是举办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摄影节,通过一个金像奖艺术家村、一个摄影博物馆、一个摄影节,以摄影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增加晋宁乡村文旅新业态。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张永强 图
责编 田薇
校对 杨奥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