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彩线、一块布料、一根绣针、一双巧手,勾勒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是一个彝族风情浓郁的地方,这里的彝家儿女,挑花绣朵、量布裁衣。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人大代表李秀花就是其中的一个“明星”。
“秀花”的由来
李秀花出生在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的一个彝族之家,她是中共党员、中和镇第五届人大代表,也是一名优秀的彝绣手艺人和传承人。从她记事起,家里的服装、挂件、鞋帽、挎包就是大人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李秀花说,她名字中的“秀花”也有“绣花”的含义,只因母亲热爱彝绣,希望她能继续绣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所以特意取名为“秀花”。她从5、6岁便开始随母亲学习彝绣,在耳濡目染和实践操练中李秀花学会了彝绣技艺,这一绣就是40多年,刺绣也成了她生命中极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热爱彝绣,刺绣的过程于我而言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每当拿起绣针的时候,感觉浑身就有用不完的精气神。”李秀花说。
巧手绣出“指尖经济”
李秀花绣出的各种衣服、帽子、围裙、马甲、挎包、鞋子等彝绣产品工艺精湛,受到了不少当地人的喜爱,也成为她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李秀花的绣品市场反响较好,有很多买家找上门来,常常是供不应求。“单靠我一家绣不过来呀,我们村还有很多优秀的绣娘,平时她们的绣品主要是自家用,我可以把她们聚拢到一起,用派单的方式,带着大家做彝绣赚钱。”想到这,李秀花说干就干,她联系到村里的绣娘,根据技艺水平,分配不同的任务,绣娘将制作好的绣品交给李秀花统一销售,即可获得报酬。她这一做就十年多,发展稳定的合作绣娘20多人,这些绣娘利用闲暇时间接收李秀花派单,人均每年的彝绣产品收入不低于2000元,彝绣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传承与守望
一针一线绣出的不仅是作品,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爱,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刺绣,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它,这是李秀花的愿望。李秀花不仅把彝绣技艺传授给家人朋友,对于主动登门请教的人她也毫不吝啬教授。现在,她家儿媳也是一名彝绣能手,李秀花又把彝绣的“香火”传给了小孙女,一家四代传承。当她看着6岁的孙女有模有样学起彝绣时,不禁想起自己跟着母亲学艺的时光,那年她也差不多这个年纪。“我想把彝绣技艺一一传给身边的人,把它们一代代地传下去。现在政策也好了,每年政府都会组织彝绣培训,教我们很多新的绣法和设计,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学习彝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彝绣的行列,我们的彝绣走出大山,走向了世界……”李秀花自豪地说。
来源:楚雄州人大、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