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潮”玩节:临沧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6月8日,临沧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秘境临沧·非遗大集”购物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及“以史为鉴、探秘茶马”重走茶马古道活动在双江自治县天鹅湖广场和凤庆县鲁史古镇精彩上演。




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市非遗中心、双江自治县文旅局承办的启动仪式上,全市和大理州20余项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传统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了活态展示、现场体验和产品展览销售。其中,临沧市的佤族织锦、布朗族刺绣等传统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观看。






早晨八点天空放晴,双江自治县天鹅湖非遗展演区10余项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轮番上演。这些展演项目不仅展示了临沧市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更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其中,来自双江的布朗族蜂桶鼓舞、啊咿呦等传统音乐舞蹈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些表演者们身着民族服饰,用歌声和舞姿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的表演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他们领略到了临沧市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为让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活动还设置了非遗活态体验区。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手体验傣族手工造纸、傣族剪纸、佤族织锦、团茶制作等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技艺的精湛和独特。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让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让他们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许多游客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秘境临沧·非遗大集”购物节活动中,精选的临沧市非遗实物精品和大理州市的非遗项目进行了免费展览和销售。这些非遗产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更在市场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镜头转向凤庆县活动现场。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主办,市文馆所、市非遗中心、凤庆县文旅局、鲁史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整个古镇就被一种庄重的氛围所包围。随着主持人的宣布,观众们热情高涨。他们或手持相机记录着难得的时刻,或低声交流着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感慨。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以史为鉴、探秘茶马,重走茶马古道”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他们身着古代马帮的服饰,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行进,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在古道上,参与者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他们走过了崎岖的山路,越过了湍急的溪流,每一步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艰辛与智慧。沿途的驿站、石碑、古桥等历史遗迹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在驿站中,参与者们不仅品尝到了地道的马帮美食,还欣赏到了传统的歌舞表演。那悠扬的歌声、欢快的舞蹈仿佛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世界。同时,他们还亲自动手体验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时至今日,饱经岁月沉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再被束之高阁,进而成为流行于当下、传承创新的经典。在双江自治县活动现场,通讯员很惊喜地看见很多“80”“90”年的临沧非遗传承人。耿马自治县“90后”傣族手工造纸技艺项目传承人艾叶自十年前开始跟随老一辈传承人学习傣族手工纸的制作,如今已经成为该项目的主要传承人之一。艾叶介绍,造纸的过滤和成型,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掌握。”在艾叶的创新下,傣族手工造纸已经研发出台灯、笔记本、扇子、茶盒等多类非遗文创。据市非遗中心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传承非遗老手艺的新匠人,在苦练技艺的同时,年轻人的创新思维与古老的技艺碰撞出迷人的火花,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真正融入了生活。



据了解,本次双江自治县的非遗大集活动将持续至6月10日。非遗文化与旅游、市场等要素的结合,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喜爱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