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最终榜单揭晓,作为浙江文旅产业的重要风向标,这份榜单的发布无疑将对促进浙江省文旅融合、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它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文旅指南。
去年2月,浙江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动员部署会,并同时印发《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诗”和“远方”融合发展的浙江方案。
焕新
关键词一:文化新地标
“焕新”是2023年浙江文旅的最关键的词。
这一年,浙江文旅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联动,资源驱动与资本创新驱动齐发力的文旅新图景。
一个“新”是浙江文化新地标——之江文化中心的启用。
坐拥书海版“无极穹顶”的图书馆,深藏百万年“国家宝藏”的博物馆,纵贯山海间“顶尖技艺”的非遗馆,浸润大作家“思想意境”的文学馆,还有包揽“食色烟火”的公共服务中心……这个集文化、艺术、科技、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处全新的文化体验空间,更为浙江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座令人瞩目的文化地标,之江文化中心的魅力远不止于连片的建筑群。在这里,手工艺人们将民间艺术的精髓活态还原,精致的刺绣、独特的陶瓷、古朴的木工,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先锋艺术释放着活力与遐想,共同演绎了一幅幅生动的人文艺术画卷;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VR技术,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类历史文化场景。这里不仅是一个“聪明”的文化空间,更是一个精神家园。它让人们在欣赏历史的同时,感受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将着眼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文化,便是最深厚、最基础的根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说,之江文化中心作为全省公共文化的核心平台,将承担起浙江新时代文化地标以文化人的责任,努力成为人民群众打心里亲近的精神家园,和人们争向前往的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二:新国风环境式越剧
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
另一个“新”是新编越剧《新龙门客栈》的历史性革新。
越剧《新龙门客栈》改编自同名经典武侠电影作品,剧中的演员多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去年3月该剧迎来首演,观众们却发现,印象中的越剧变了。
不论是演员们的服装、妆发,还是剧中的道具,都巧妙地融入“新国风”元素,整场演出无一不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时尚感。不仅如此,舞美设计也是其中一大加分项。整个剧场化身客栈,观众们步入剧场就会发现,自己竟成了“客栈”里的“客人”。演出期间,观众们不仅能感受到演员打戏时振荡衣袖的风,清晰地看到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还有可能被选中成为剧情的一部分,帮忙去门外送东西,领到老板娘金镶玉的喜糖……
从“看戏人”到“入戏者”,观众们会不由地与演员们一同感受剧情的起伏与变化,如此同频共振的观演体验,便是“环境式戏剧”带来的魅力。
首演不久,该剧线下演出一票难求,而随后一段“贾廷抱着金镶玉转圈圈”的短视频,更是让这部新编越剧从线下火到了网络。“看这部戏不能光看‘转圈圈’,我们要在新的表演形式中看演员的唱念做打,也要体会艺术创新后新的观演方式和互动体验。”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品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总监茅威涛说。
赋能
自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文旅融合的步伐从未停歇且日益深化。这一变革,不仅彰显了国家对文化繁荣与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更预示着我国文旅产业将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文旅融合成为新的发展潮流,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更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
那么,如何让融合更深入,方法更创新?
关键词三:新场景
去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现场发布12条“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主题漫游长廊。这12条主题漫游长廊以浙江的青山绿水、人文风韵,以各地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依托,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人文、自然等多种元素,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市场定位的文旅品牌。这些漫游长廊不仅为游客打开了深入了解浙江文化的新场景、新窗口,更成为各地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文旅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去年,衢州开化县百万年薪聘导游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我们通过此次聘用比赛,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百万年薪的导游,而是想吸引大量导游人才聚集在开化。”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说。
在宁海葛家村,艺术的力量为这个原本沉寂的乡村带来了活力。猪食槽、破瓦片、烂石碓这些村民们眼里的废弃物,经艺术家们加工后,变成了金鱼、篱笆和印象画。艺术赋能让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乡村重焕生机。
同样,在桐乡濮院时尚古镇,时装秀、画展等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为这座古镇注入时尚与艺术的气息。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让游客们欣赏到了美的盛宴,更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呈现了这座古镇的别样魅力。
而在台州府城,非遗文化以活态的方式得以展示。那些令人垂涎的“糯叽叽”美食,在与非遗元素的混搭后吸引了无数食客排队等候。这不仅是对美食的赞誉,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最高礼赞。
关键词四:文化现象
事实上,越是人文色彩浓厚的地方,就越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可以说,一个目的地的文化品位,往往决定着它的旅游品质。历经十年打造的乌镇戏剧节年年一票难求,如今,“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似乎成了存在于人们心里固有的“思维定式”。
文化“爆款”也时常能催生文旅“爆点”。
电影《满江红》无疑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它不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追捧,更为杭州的岳王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客量。电影的热映使得杭州的传统小吃“葱包桧”也随之走红,一家小店日销“葱包桧”竟高达800余份。同样,歌曲《碇步桥》的成功也让前往泰顺碇步桥旅游的游客数量达到往年同期的八倍之多。这无不印证了文化赋能旅游推广的巨大潜力。
共建
去年,全球旅游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和强劲增长,人们的出行意愿和信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振。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重新焕发生机,酒店、航空公司、旅行社等旅游相关产业也迎来了久违的繁荣。
关键词五:对话世界
首届“良诸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更向世界传递了旅游业繁荣发展的积极信号。
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宣布落户杭州,这一决定将为杭州乃至整个中国的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杭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世界旅游联盟总部的入驻,将进一步推动杭州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
专家表示,旅游业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面对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品质,让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六:乡村运营
文旅市场的复苏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质量的提升。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逐渐受到追捧,成为市场新宠。
近年来,浙江乡村的面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背后,正是“千村整治、万村示范”工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度推动。
长兴县“整村运营”模式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不仅拆除了老旧房屋,改善了村庄环境,还依托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实现了闲置农房资源的有效盘活。成立了乡村运营公司,更为村庄带来了与定位契合的优质业态,推动了多个网红IP的打造,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通过农民画这一独特文化元素,也打造出了“村在画中、画在村中”的乡村新景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了村庄经济的蓬勃发展。村民们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农业收入,而是通过参与文旅产业,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灿烂。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供图
去年10月,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盟在浙江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球乡村旅游的合作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2023年的文旅市场无疑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既蕴藏着无尽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使得文旅市场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让更多有深度和广度的旅游项目为人们带来更丰富多元的旅行体验。
来源 潮新闻
责编 田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