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美术开拓者廖新学故居原址纪念标志在富民揭幕

为纪念云南新美术的开拓者、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廖新学,6月28日,“美术家廖新学故居原址纪念碑落成典礼”暨“廖新学研究会成立仪式”在他的故乡——昆明市富民县永定街举行。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和富民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活动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的大力支持,并题写“美术家廖新学故居原址”纪念书法墨迹。

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省文联、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云南文学艺术馆等相关领导,以及廖新学家属代表、特邀嘉宾等出席本次活动。

在云南省文联积极推动下,廖新学这位从乡村牧童成长为享誉国际的雕塑艺术大师的人生,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对廖新学卓越艺术成就的整理和研究更是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和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力支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书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富民县人民政府共同树立的“美术家廖新学故居原址纪念标志”正式树立在昆明市富民县永定镇廖新学先生旧居原址上。

揭幕仪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宣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贺信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的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在贺信中,高度赞扬了廖新学在雕塑、绘画艺术方面的斐然成绩,以及廖新学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精准阐释了其在云南新美术开拓者和美术教育事业奠基人的地位。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人民艺术家廖新学“敢为天下先”的艺术精神,挖掘和培养更多文艺人才,由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筹组的廖新学研究会,也于当天举行了揭牌仪式。

在“牧童到大师——廖新学故乡纪念艺术座谈会”上,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孙炯作了主旨发言。他表示,云南省文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积极和省级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努力推动廖新学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家文物局2023年5月公布的保护名录中,廖新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唯一一位入选国家保护作品的大画家。

6月20日,以廖新学为原型,由范迪安指导,余丁策划主创的沉浸式音乐剧《绘画改变人生》正式推出,该剧讲述廖新学从牧童成长为艺术大师的励志人生,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美育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重点项目,将于今年暑期在北京大学举行首演并在全国高校巡演。

新闻链接:

廖新学(1900—1958,云南富民县人)是一位敢为天下先的云南人,也是20世纪中叶享誉欧洲的艺术大师,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雕塑家、油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他在雕塑、绘画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为我国现代美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云南各族人民的骄傲。

廖新学出身贫寒,自幼酷爱绘画,在昆明曾从李鸣鹤先生习油画;1933年在云南省人民政府资助下赴法国留学,出国前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徐悲鸿先生专攻素描,1934年考入享誉世界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刻系,师从让·布歇、戈蒙教授。毕业后建立个人工作室,作品多次入选沙龙展,先后获奖10次之多。其中:《掷铁饼者》荣获1946年春季沙龙金奖,这是自19世纪末中国人赴欧洲学习西画以来,雕塑在国际重要艺术大展上获得的最高荣誉,当时获此奖的亚洲人只有廖新学和同学滑田友(后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二人。廖新学在雕塑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使他跻身于二十世纪世界级著名雕塑家的行列。作为云南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与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腾固、吕凤子、高剑父、潘天寿、陈之佛、高奇峰、吕斯百、傅抱石、蒋兆和、叶浅予、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吴作人、常书鸿等艺术家一起倾心尽力地为构建中国新美术教育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旅头条通讯员 丁星亦 宋跃辉 文/图

责编 李亚

校对 龚怡丹

审核 李元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