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22—2023》:文旅将“回归”到游客、产品、生活

日前,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等编写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出版发行。

《报告》认为,2023年的中国文旅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提振、国民素质提升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走过急速释放的2023年,文化旅游将逐步走向“回归”,即“回归”到游客、“回归”到产品、“回归”到生活。文旅是对日常生活的再造,这种再造的手段可以是创意设计、内容生产,也可以是科技赋能、数字表达和艺术呈现。回归生活、发现生活、再造生活,努力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2024年的文旅经济发展已全面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创新增量将来自新品引领、场景触发、渠道助攻、优质内容的打造。

《报告》分为总论、市场篇、产业篇和专题篇。产业篇分为旅游演艺、主题公园、博物馆旅游、非遗旅游、遗产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文创、文旅小镇、文旅街区9个章节;市场篇聚焦新兴市场,重点对节庆活动、研学旅游、夜间旅游等领域进行分析。

《报告》对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亮点和趋势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旅游演艺——我国旅游演艺发展呈现几个鲜明特征,如,沉浸式演艺成主流、云演艺持续发力、演艺新空间不断呈现、演艺融合化发展、“国潮”崛起正当时等。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的是,旅游演艺元宇宙化、行浸式演艺深入化、生活圈微演艺化、演艺营销多样化。

主题公园——根据美国咨询公司艾奕康(AECOM)联合主题娱乐协会(TEA)共同发布的 《2022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2022年,中国有6座主题公园进入全球Top25名单。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呈现几个特点,如,国际头部效应引领,本土与国际品牌齐开花;本土乐园差异化突围,IP打造多元化、本土化、特色化;优质体验助推中国高品质快乐经济发展;节日经济、夜经济为主题公园经营带来新空间。未来发展趋势也呈现几个特点,如,向原创优质IP方向发展;轻资产模式盛行;与体育、影视传媒、零售等衍生产业跨界融合;科技变革助推休闲娱乐配置向高、精、尖递进;品牌培育和打造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博物馆旅游——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登记备案博物馆总数达 6565家,排名位于全球前列。就发展现状来看,几个亮点值得关注,如,博物馆旅游持续升温;博物馆研学规范管理;智慧博物馆建设全面加速;博物馆文创成为新赛道;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业协作持续加强,多个博物馆联盟成立;“博物馆+”跨界融合持续深化;宣传推广不断创新,文物“活”起来;博物馆之城建设逐步铺开,提升文化软实力。

非遗旅游——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多种,如,做好空间融合,挖掘各类旅游休闲空间的非遗资源,包括景区、街区、小镇、工坊等空间;做好产品融合,打造非遗主题旅游产品体系,包括主题线路、传承课堂、特色民宿等;做好功能融合,发挥非遗的独特吸引力,比如传统医药类非遗可以进入景区,继续发挥医疗、养生功能;做好市场融合,拓宽非遗消费旅游化场景,包括非遗文创、非遗美食、非遗演艺、非遗集市等。

遗产旅游——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呈现几个特点,一是遗产地旅游强劲恢复,韧性建设显成效。对比2022年及2023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数据可以发现,文化遗产旅游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在市场回暖之后能够迅速将游客关注变为实际流量。二是数字赋能旅游,智慧建设成效凸显。三是大众旅游从中短途向中远途转变,给遗产地带来影响。四是游客更注重文化获得感,遗产地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谋发展。

乡村旅游——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值得关注的亮点包括政策利好增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本土文化助力乡村“出圈”出彩;公共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旅游;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颇有成效。

旅游文创——旅游文创发展亮点纷呈,如,数字化和在线化发展快速,文化传承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融合创新和跨界合作有序推进。从发展环境来看,政策扶持增强,数字技术推动业态发展,消费升级催生个性化发展。值得关注的热门文创包括冬奥、神马系列、集章、千里江山图、长安十二时辰等。

文旅小镇——文旅小镇受疫情影响期间发展遭遇困难,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流量时代向品质时代转变,洞察需求、精准定位成为增量主力,产品迭代成为发展新引擎,“文旅+”模式持续发力,运营前置成为新共识,“全天候”“全时段”产品大有可为。

旅游街区——我国旅游街区呈现模式和类型多样化、业态和内容多元化、数量和体量扩大化、标准化、IP化、沉浸化等特点。从发展特征来看,主客共享理念不断深入,头部效应愈发显著,在地文化融合日益突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趋势持续增强。从未来发展看,厚植文化成街区发展的主基调,夜间消费成街区发展的主抓手,三、四线城市成街区发展的主场地,“沉浸式”场景体验成街区发展的主热点,联合打造特色IP成街区发展的主趋势,“微观尺度”成街区发展的主尺度。

此外,《报告》市场篇聚焦新兴市场,重点对节庆活动、研学旅游、夜间旅游等领域进行分析。从发展趋势来看,节日节庆成我国旅游的重要载体,研学旅游成我国旅游的基础市场之一,夜间文旅消费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成为必然选择,高品质的文旅服务仍是“竞争法宝”。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责编 刘娅娟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