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各项工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据介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稳方向、精准施策,突出实效、全力攻坚,省级层面共推出贯彻落实中央改革方案的实施方案、配套方案以及自主创新改革方案3000多个,党中央提出的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目标在云南顺利实现,为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改革蹄疾步稳、落地落实
省委深改委对标对表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求,研究谋划和统筹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编制7年(2014—2020 年)和5年(2018—2022年)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台账任务,分领域细化明确各年度改革任务和责任主体。共召开省委深改委会议61次,审议重要改革方案、文件和报告446个,听取有关方面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专题汇报101次。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督三察”要求,部署对300余个改革方案推进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对10余个重大改革事项开展第三方评估,以点促面推动改革落实。建立省委深改委会议决定重要事项分办落实机制,对40余个会议重点强调事项进行跟进督办落实。鼓励部门和基层坚持现实需要试点探索,形成30余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面上复制推广。发挥改革考评指挥棒作用,形成改革责任落实倒逼机制。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健全发展壮大“三大经济”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全省市场化放开程度和清洁能源占比均处于全国前列,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入选国家“区块链+能源”特色领域试点。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举措,建成全国首家省级建设、全省统一应用的区块链物电同源电子印章平台。
深化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改革,推动土地二级市场建设,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由政府统一开展地灾、环评等区域评估工作,由“企业付费评”改为“政府买单评”,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创新建设融信服平台,将39家省级部门和单位的4322项数据整合到平台,目前已授信1754.88亿元,惠及9.44万户(次)中小微企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智汇云南”计划,开展“科技入滇”常态化机制试点,组建6个云南实验室,成功举办两届“腾冲科学家论坛”,推动科技成果在云南转化运用。
坚持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抓实人大对政府债务的监督审查,开展国有资产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询问。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持续打造“协商在基层”云南政协特色品牌,启动“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累计开展“院坝协商”1184场次,助推解决具体问题3365个。
巩固发展壮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工程,深入推进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试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社区创建。持续推动中央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不断加强。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推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健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体制机制,加快修订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推行河(湖)长制,完成九湖“两线”划定,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健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推动建立全国首个多省(云南、贵州、四川)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推动全国首个地方流域三省共同立法。
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亚洲象、哀牢山、香格里拉、高黎贡山纳入国家公园创建布局。出台“双碳”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低碳(零碳)园区建设,构建城乡绿化美化“1+3+7+X”政策体系,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机制,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细化制定具体措施,加力推进落实。完善沿边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构建“2+3+N”的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完善中老铁路沿线开发机制,创新实施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磨憨镇,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深化云南自贸试验区改革,159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为100%,共形成393项制度创新成果,80项属全国首创。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落地,不断从省会推广至各州、市。优化边民互市监管流程,推动“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在中老、中越、中缅重点口岸全覆盖,助力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持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完善五级边防委及其办公室组织架构。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实践样板,大批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圆满完成,走在全国前列。
完善平安云南建设机制,深化公安“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实战化、云南公安智慧法治等平台的建设运用。在全国率先实施知识产权跨行政区划“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放开全省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城镇落户基本实现“零门槛”,建立防汛“1262”预警与叫应机制。
坚持人民至上改革航标,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联农带农常态长效机制,推进“利益联结10种模式”转化运用;推进用水权改革,构建水权交易平台,开展首单水权交易;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西南地区首个市场化规范化数字化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峨山挂牌;创新乡村振兴治理方式,牟定县牌坊村创新“五个三”污水治理经验、实现农村污水100%收集处理,沾益区创新“332”模式(画好三张规划图、创新三种用地模式、建立两项长效管理制度)引导农民依规有序建房;推广永仁县“幸福里”就业平台经验,打造企业招工与群众就业的“直通车”。
推进“文化润滇”行动,探索打造阅读场景、文化艺术、景区体验、文化消费和乡村文化生活等5种文化新空间400余个。全面推行“1+3+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具体。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义务教育“双减”“双升”改革落地见效,采取“省管校用”等创新机制探索破解“县中困境”,实现县中托管帮扶全覆盖;深化拓展“组团式”帮扶,推行“编外校长”“编外院长”。
不断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打造“家门口的医保服务圈”,全省4562万参保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标准规范、方便快捷的医保服务;探索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改善患者感受提升就医体验。
深化党的建设和纪律检查改革,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建立健全用人导向、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计划项目,推动人才服务云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强省建设。
深化推进“清廉云南”建设行动,深化检举举报平台建设,检举控告和问题线索全部“上线”,做到可追溯、可查询、可分析。推广使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实现村务公开线上可查询,群众反映问题处理过程和结果可追踪,推进数字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
更多发布会实录
请扫码观看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实习生 罗匀辰 文
责编 刘娅娟
校对 杨奥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