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江川:刀锤工巧,錾刻铜韵

錾刻,以金、银、铜等金属材料为底,再利用其金属延展性在金属表面加工刻画浮雕装饰图案而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指尖上的精妙艺术,也是传统手工艺界的一枝奇葩。

玉溪市江川区铜器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2009年铜器制作技艺被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的铜器錾刻技艺曾经被广泛应用于铜器、铜钱、印章、钟表等领域,从云南李家山出土文物青铜器“铜镯”“汉虎豹噬牛铜扣饰”“蝌蚪纹铜斧”“蛇头銎铜铲”;金银器“金鞢”“银韘”“金泡”“剑鞘金饰”上的一些錾刻纹样、镶嵌和金银错等文物标本可知,铜器錾刻技艺在江川流传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铜器錾刻技艺主要以阳錾、阴錾、平錾、薄浮雕錾、浅浮雕錾、凹凸浮雕錾(拱洼浮雕錾)、镂空等表现形式为主,阳錾暨金属表面花纹凸起;阴錾暨金属表面花纹凹陷;平錾暨器物表面之间錾的线条;镂空暨让纹饰出现透空的状态(多以金银为主),一件精美的铜器錾刻作品是多种手法混合而成。铜器錾刻工艺品的造型,又分为平面的片活和立体的圆活,片活用于平装在固定器物上供人欣赏和装饰,圆活则用于器皿。

术业专攻,工艺精美。铜器錾刻工艺复杂多样,要求操作者既要有绘画、雕塑的基础,又要掌握钳工、焊工、特色金属焊接、榫卯结构焊接、抛光锻打等多种技术。传承人需根据设计好的器形和图案再施以特定的技法,錾刻出栩栩如生的浮雕状图案。铜器錾刻技艺是平面设计与立体器物融合的产物,虚实相衬,抽象到具象的立体转化让美有了具象的表达,独具人文情怀和唯美意境。

刀锤工巧,立体生姿。铜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区级)马明智,从小受父辈铜器制作技艺熏陶,造就了其老练的铜器制作技艺,现在云南普洱从事美术绘画书法培训。扎实的绘画和书法功底为铜器錾刻工艺提供了文学、艺术创作基础,其创作以古滇青铜文化、渔文化为元素,结合铜器(茶盘、铜锣锅、炊锅、铜盆、花瓶)进行錾刻凸凹不一、深浅有致的图案。錾刻有度,刻刀有别,每件作品所需刀具不同。据马明智介绍,每次创作一件产品都要配备不同的刀具,且均为其自己制作的专属刀具。不打不成器,不錾不成材,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反复高温冷却,再千锤万打才能形成。力度细腻,指法精妙,造型丰富,是为指尖上的精妙艺术。

錾艺传承,铜韵悠扬。据了解,截至目前学徒达30余人,“下一步,计划带着这门手艺走进学校,厚植文化沃土,让这门手艺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铜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区级)马明智说。刀锤之间,錾刻铜韵,一錾一锤间流淌的是代代匠人的智慧与匠心,匠人将人文之韵和工艺之美注入悠悠铜韵中,展现出独特且极具特色的铜器之美,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生生不息。

文旅头条通讯员 普梦媛 文

马明智 图

责编 马寅瑞

校对 王楚云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