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农历六月,哈尼族也迎来了传统节日——“矻扎扎节”,又称为“六月年(节)”,是哈尼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之一。2021年5月,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矻扎扎”节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夏季哈尼梯田 红河文旅 图)
“矻扎扎”,哈尼语为“Kuq zaq zaq”,因此也写为“库扎扎”或“苦扎扎”,“矻”在哈尼语言中意为“挖”,“扎扎”意为“吃的”,“矻扎扎”即意为可以挖到吃的。“矻扎扎节”是哈尼族祈求丰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节日,在农历六月稻谷扬花吐穗时举行,是哈尼族一年中承上启下的节庆活动,对哈尼族百姓由春耕季转入秋收季调节身心、凝聚人心起到重要作用。
(人们在“矻扎扎节”里载歌载舞 红河文旅 图)
每当“矻扎扎节”举办时,元阳县的村村寨寨都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欢度这场3天至5天的盛大节日。第一天,村里选派能工巧匠到磨秋场架设磨秋、秋千,全体村民一起翻新祭祀房,准备过节。第二天,村民将集资买来的公牛牵到磨秋场进行祭祀,每家每户平均分配牛肉,带回家祭祀祖先神灵。第三天,家家户户端着丰盛的饭菜到磨秋场,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昌盛,之后人们开始载歌载舞,相邀串寨、对歌、打秋千、打磨秋,其乐融融。
(打秋千 张永强 图)
节日中进行的打磨秋,是哈尼族特有的趣味体育活动,长长的磨秋两头各站两组人,用双脚蹬地,使磨秋起落旋转,人也随之忽上忽下,仿佛半空推磨一般,围观的人不时发出“哦嗬嗬……”的助兴喝彩声,气氛异常热烈、活跃,还有能歌善舞的小伙姑娘在磨秋旁唱歌跳舞,一片和乐融融的场景。
(打磨秋 张永强 图)
此外,节日上表演的棕扇舞也是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现在流传的套路有60多种,舞蹈多用腿部颤动、起伏开跨及大小手臂的甩转等动律。女子的舞步以“猴子作揖” “鹭鸶寻鱼”“老鹰叼小鸡”为主,男子则多用“老熊搂腰”“老熊洗脸” “猴子搂腰”等动作。棕扇舞伴奏音乐铿锵有力,舞蹈动作朴拙厚重,彪悍风趣,充分体现了哈尼族的民族性格。
(棕扇舞 张永强 图)
“矻扎扎节”集中展示了哈尼族的歌舞、美食、服饰、信仰及文化,并遵循当地梯田的季节物候更替规律,科学指导哈尼族人民梯田农耕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借助节日民俗表达对自然界的保护和敬畏,对于保护哈尼族地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和人文生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哈尼族美食 红河文旅 图)
今年红河的“矻扎扎节”已经开启,不妨在这热闹的日子,来到红河,感受地道的哈尼美味,品一品当地的生态红米、生态土鸡、梯田鱼、梯田鸭、山茅野菜;拍照、打卡名扬天下的哈尼梯田,欣赏夏季生机盎然、满目青翠的“大地雕塑”;换上哈尼服饰,走入哈尼村寨,与村民们载歌载舞,彻夜狂欢,来一场沉浸式民族节庆体验。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奥 实习生 张馨予 整理
整理自 文旅头条新闻网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刘娅娟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