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与多所中小学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傣族章哈”艺术走进校园实践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弘扬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自2022年5月至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章哈”走进校园实践活动累计开展18期,参与活动人数超500人次,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合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该项目的传承人、西双版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国家一级演员玉旺囡老师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表演,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到了这一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
“傣族章哈”是一种古老的傣族说唱艺术,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生动的表演深受人们的喜爱,每逢年节喜庆、上新房、小孩满月等时刻,傣族章哈情愫绵长、婉转动听的歌声就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祝福,因此傣族人民又将章哈比喻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盐巴”和“芳香四溢的鲜花”。在校园活动中,西双版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的艺术家们不仅现场展示了他们的非遗技艺,还通过分组学习、角色扮演、乐器体验、相互问答等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章哈,并亲身体验了演唱和演奏的过程,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活动期间,学生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不仅欣赏到了精彩的表演,还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了简单的“傣族章哈”唱段,有的孩子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登台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学校方面对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容,也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还对于开阔视野和提升综合素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未来,西双版纳州还将继续推广此类活动,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通讯员 许杰、夏静杰 文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康莞悦
校对 徐俊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