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在头上的幸福彩虹 —— 记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广场舞比赛中的《幸福彩虹》

在彩云之南的绚烂天空下,有一段关于色彩、梦想与幸福的温馨故事,如同雨后初晴的彩虹,温柔地跨越了天际,也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房。在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广场舞比赛中,由临沧市文化馆、临翔区文化馆共同创作,云县文化馆、镇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凤庆县文化馆参与演出完成的拉祜族广场舞《幸福彩虹》,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文化深度与民族特色的融合

《幸福彩虹》取材于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芦笙舞,在舞蹈编排和服装设计上,对拉祜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精准的呈现。舞蹈综合南美拉祜族打歌七十二套路的动律特征,风格独特,舞姿古朴,诙谐风趣,生活气息浓郁。拉祜族服饰中的色彩象征、图腾意义被巧妙地融入舞蹈之中,每一抹色彩、每一个图案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元素与舞蹈主题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拉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艺术表现与情感共鸣的结合

《幸福彩虹》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真挚。舞者们通过表情、动作和舞蹈编排,传达出拉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情感表达跨越了文化和地域的界限,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同时,节目还利用舞台布景、灯光效果、音乐伴奏等多种艺术手段,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真实的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拉祜族的村寨之中,亲身感受那份来自心底的幸福与喜悦。

社会意义与文化传播的价值

伴唱歌曲的歌词以拉祜新娘装的华美如彩虹展开想象,比拟得体,赋兴自然,展现了拉祜族人民的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激励人民群众跟党走、感党恩,勇敢追求幸福。此外,《幸福彩虹》还通过比赛的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拉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当《幸福彩虹》的表演落下帷幕,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舞者们精湛技艺的认可,更是对这份来自彩云之南的幸福与希望的共鸣。在这一刻,《幸福彩虹》不仅仅是一个舞蹈节目的名字,它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它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记忆与力量。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