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会文旅访谈】剑川木雕、泥塑、“栽秧会” 大理非遗亮相南博会

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8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每年的南博会上,非遗都会成为吸引大众目光的“显眼包”。今年南博会上,大理州6项非遗齐亮相,引来大量关注。剑川木雕、泥塑、“栽秧会”的传承人做客位于11号馆的媒体矩阵直播间,介绍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和民俗文化。


记者:作为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剑川木雕有什么特点?

剑川木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剑川木雕有着厚重的历史和千年传承,1996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剑川木雕现在已经发展成四大类产品。第一大类是用在建筑上的建筑类木雕,像我们云南很多地方的古建筑,还有景区景点的一些门窗都是用的剑川木雕。第二类是实用性的木雕,主要是家具类,像传统的剑川人家的家具就是原木镶嵌大理石家具,现在也做了很多时新的新中式、仿明式,还有仿清式家具。第三类是陈设性的木雕,像挂屏、地屏这一类的木雕。第四类是工艺品小件,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创类的木雕。剑川木雕的主要技艺特色是镂空深浮雕。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剑川木雕目前的传承发展情况。

剑川木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我们现在有很大一个匠人群体在从事剑川木雕这项手工艺,在剑川有21000多人从事这项手艺,也有很多在全省各个地州和周边省份从事这项手工艺。剑川木雕是以手工制作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它是一项惠民产业,在剑川,很多村子都在做这个手工艺活,也包括了很多家庭妇女。

记者:这次来南博会是主要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展示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这次来南博会我们带来了文创类的工艺品小件,还有实用的笔筒、茶则等。也希望通过南博会这个平台,把我们剑川木雕能够推广到更广阔的空间,包括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传统的剑川木雕传播,都是手艺人出门做活传递出去,现在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记者:请您跟大家介绍一下“栽秧会”这项非遗有什么特点和文化内涵?

非遗传承人董寿春:“栽秧会”是大理白族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活动,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果游客朋友去到大理周城,可以看到农民在地里干活也能自得其乐。这次来到南博会,主要推广“栽秧会”和白族三道茶两项非遗,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紧密相连。在白族人的习俗里,有重要的节庆和日子都要喝三道茶,在“栽秧会”这样的重要农耕活动就会有三道茶,参与活动的每个人都会喝,通过“一苦二甜三回味”这样的喝茶体验,感受先苦后甜的人生奋斗过程。游客到了周城参加“栽秧会”,还可以喝三道茶,体验白族传统文化。



记者:泥塑瓦猫的运用场景有哪些?这次来南博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示这一项技艺?

非遗传承人潘星伟:我出生于泥塑瓦猫世家,是省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在我的认知里,泥塑瓦猫最大的特点是文化性与观赏性结合于一身。它的文化性在于它蕴含了大理的民俗,除了放在屋顶上驱邪消灾以外,还有以漫画的形式出现。我们也会做成文创类摆件,比如做成小花盆、碗、加湿器等形式,凡是能和生活相融的形式都会被设计制作出来。


这次来南博会我们带来了一些文创类的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场制作,让更多的人能够亲眼见证我们塑造瓦猫的过程,也在塑造的过程中为观众讲解瓦猫文化。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邓斌 田维星  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龚怡丹

审核 童文文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