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恐龙脚印什么样吗?记者带你看→

在地面卫星遥感图上,可以清晰看到在楚雄州禄丰市境内的一座环形山,本地人把它叫做陨石坑,山的一侧是整块巨石托起的村庄,名叫滑石板村。

在滑石板村后山,400余枚恐龙足迹化石藏身于山林间的砂石上,直至今年5月,研究人员开展现场勘测调查,恐龙足迹化石才陆续暴露出来。经调查,足迹赋存在上白垩统马头山组中,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也就是1.2至1亿年前。

从滑石板村出发,沿着凹凸不平的砂石路蜿蜒而上,步行30分钟便可踏入滑石板恐龙足迹化石保护点,这片占地5000余平米的山坡上,记载了白垩纪早期恐龙在这里的活动行迹。这些足迹涵盖了蜥脚类、兽脚类和鸟脚类,是目前云南省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多样性最高的恐龙足迹化石点。

大大小小的恐龙脚印在低矮的灌木丛中零星散开,最大的足迹形似圆形直径达1.2米,最小的也有30厘米,这些足迹对恐龙的行走姿态、运动状态、群居习性、社会行为、食物链结构、病理特征、古地理以及古环境等方面提供大量信息。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董啟兴告诉记者,根据现场推断,当时这里可能位于湖泊的边缘,周边植物丰富,不同种类恐龙吃完食物后,到湖边饮水后踩到水边的泥沙,大型蜥脚类恐龙留下了大脚印,兽脚类恐龙也踩了一些脚印,还有甲龙、剑龙类型的恐龙可能也在这戏水,留下多种恐龙的脚印。

在半山腰,三指朝下、四足着地的鸟脚类恐龙化石足迹向我们展示了它在此地悠闲“散步”的场景。这个行迹点的5个足迹均为三趾型,足长与足宽长度相近,介于30至40厘米之间,足迹指迹较短且粗壮,跖趾垫印记清晰。董啟兴介绍说,这个行迹点研究价值比较高,是一条恐龙在同一地点留下的一连串足迹,构成一条非常完整的行迹,这对于研究恐龙的移动步态和速度有很大价值。

在这个恐龙足迹化石保护点,兽脚类足迹数量较少,呈孤立状分布,个体均较大,平均足长55厘米,足宽43厘米,足迹趾迹分明且粗壮。蜥脚类足迹数量较多,部分呈零散状分布,部分组合形成行迹,最长的一条行迹可达50米;足迹中多数为后足足迹,整体呈不规则椭圆形或卵形,前端可见明显的五趾特征,平均足长86厘米,最大超过1米,足宽71厘米。

“足迹化石所反映的如此众多的蜥脚类恐龙与鸟脚类恐龙的共存,表明该地区环境适宜、植被茂盛,是恐龙生存繁衍的乐土。”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授张世涛说,我们对恐龙足迹赋存地层的沉积环境开展的研究,指示足迹出现在滨浅湖环境中。基于多套浪成波痕波脊线走向,并结合前人盆地古地理研究,恢复得到禄丰盆地恐龙山地区的古湖岸线呈近南北走向。这与足迹化石点多数足迹的运动方向高度一致,暗示了恐龙动物群沿着湖岸迁徙和生活的状态。

张世涛说,禄丰恐龙山白垩纪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点的发现表明,禄丰盆地不仅是侏罗纪恐龙的乐园,而且还是白垩纪恐龙的天堂,其巨大的科研和科普价值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罕见的。

来源 禄丰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朱家芬 杨龙

责编 任丽华

校对 龚怡丹

审核 华芳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