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云南旅游再次火“出圈”,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云南开启了一场治愈心灵的“有风之旅”。刘亦菲主演的《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有风小院真实存在于大理的凤阳邑村,电视剧播出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人,高峰期平均每天接待6000人。在楚雄市郊区的子午镇以口夸也有一座类似凤阳邑村的中国农民诗歌小镇,和“有风小院”的“帕男诗歌小院”“杨家大院”“以口夸文化大院”。随着2023年3月5日中国农民诗歌小镇项目正式在以口夸村落地,帕男诗歌小院的打造,使之成了全州、乃至州外、省外前来打卡读诗的网红地,同时以口夸成功申报云南省“艺术家第二居所”,这都是楚雄市和子午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取得的重要成果。
“去有诗的地方”2024年全国短视频(短剧)大赛(第一季)于即日起正式启动(三个月为一赛季),大赛由中共楚雄市子午镇委员会、子午镇人民政府主办,杨家大院杀猪饭博物馆餐饮、骠川古村八大碗餐饮两家餐饮企业承办。面向全国广大短视频(短剧)创作者、摄影爱好者、大学生、专业机构、融媒体中心、旅游达人(主播)等短视频摄影征集。现将大赛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大赛主题
2024年第一季“去有诗的地方”全国短视频(短剧)大赛以“影像中的中国农民诗歌小镇”为主题,设置7个板块,具体内容(元素)可包括:
1、“有一个叫以口夸的地方”
展示中国农民诗歌小镇的建设全貌。以口夸村位于云南楚雄州子午镇,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该村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被誉为“中国农民诗歌小镇”。以口夸村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村落吸引游客,更以其深厚的诗歌传统和文化活动而闻名。中国农民诗歌小镇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不仅为乡村文化的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整合当地资源,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诗歌小镇正在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杨家大院杀猪饭博物馆”
杨家大院是以口夸村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据资料显示,该大院始建于明朝末清初,属于徽派建筑风格,其建筑结构精巧,雕刻艺术精湛,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大院内的柱头、梁卦等处都饰有吉祥图案,如龙凤狮象、花鸟等,这些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富含深刻的文化寓意。杀猪饭博物馆是杨家大院的一部分,它展示了当地传统的杀猪饭文化。杀猪饭是一种在以口村流行的特色菜肴,这种菜肴的特点是食材新鲜,风味独特。在这里,热腾腾的杀猪饭,让人感受到了这种传统美食的魅力。
3、“骠川古村八大碗”
是楚雄市子午镇的传统菜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这一传统菜肴融合了蒸、炒、烧、扒、酱、炖、熘、炸八种烹饪手法,包含了年年有余、喜气洋洋、福禄寿喜等美好寓意,展现了当地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骠川八大碗不仅是一道道美味的菜肴,更是楚雄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饮食传统和文化传承。“骠川八大碗”和“帕男诗歌小院”结合在一起,在这里可以完美的体验“诗酒人生”。
4、“帕男诗歌小院和悯农诗书馆”
帕男诗歌小院是一个以诗歌为主题的小院,它成为了“中国农民诗歌小镇”的一部分。这里不仅是诗人的写作场所,也是诗歌爱好者的聚集地。在这个小院中,有一座名为“悯农诗书馆”的诗歌图书馆,这是一个专门收藏与农民和农业相关的诗歌和文献的地方。帕男诗歌小院的成立,旨在成为农耕文化的守护者、诗歌精神的传播者和文旅融合的引导者。
5、“那些泥腿子诗人的日常”
吟诗作对、文学创作,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些大都是文人骚客所做之事,很难与满身尘土的农民联系在一起。然而,楚雄市子午镇和以口夸的部分农民不仅搞诗词创作,还办起了自己的农民文学社。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文学渐次落寞并退出更多人的视野,但这里的农民却以惊人的勇气,进行着农村文化的探索和尝试,并期待以此引领当地农民走向文明。
6、“一个农民的诗和远方”
“农民也有诗和远方”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农民在辛勤劳动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种说法强调了农民不仅仅是在田间劳作,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比如通过诗歌、音乐、绘画等形式。这些艺术形式成为了他们展示内心世界和表达对生活热爱的途径。
7、“灯与诗的碰撞”
楚雄骠川花灯孕育于明代以前,形成于道光年间,鼎盛于明末清初。明清时期,骠川坝子就形成了楚雄府以外花灯最红火的地区,被誉为 “花灯窝子、文化粮仓”,大骠十八大村,小骠十六大村均有灯社,村村有古戏台,演唱花灯成了习俗化。如今新春正月,村村寨寨闹花灯,一派歌舞升平之景色,演唱花灯成了骠川民众的文化自觉。
8、“味蕾中的诗意”
味蕾中的诗意是对美食的一种形容,意味着美食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还能带给人一种艺术和文化的享受。本区块意在重点宣传两家餐饮企业的让人们在品尝过程中所引发联想、唤起情感反应或者带有文化寓意。
二、征集、展播与评选
从即日起至8月底为征集和线上展播时间,展播结束后即邀请专家进行评审,综合评审意见和加分因素评选出优秀作品,评审结束后将适时举行颁奖仪式。
评分标准:
1、主题与内容:紧扣主题,具有时代特征,选题新颖,内容充实,积极向上,能够弘扬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作品应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不得涉及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0分)
2、创意与制作技术:创意的独特性、拍摄角度的新颖性、表达角度的明确性,以及制作技术的专业性,如画面美观生动、清晰、构图合理、图像稳定,色彩搭配协调,配音优美,字幕清晰,声像协调同步等。(40分)
3、作品时长:大多数比赛对作品的时长有明确要求,如不超过秒,或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超过规定时长的作品适当扣分。(10分)
4、平台数据:作品在平台上的数据,包括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20分)
5、综合印象效果:作品的内容表达是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情节或故事性)。(10分)
三、奖项设置
一等奖 2名 奖金3000元餐券+证书
二等奖 4名 奖金2000元餐券+证书
三等奖 6名 奖金1000元餐券+证书
优秀奖 30名 就餐优惠卡+证书
四、参赛方式
1、州外参赛作品发送至邮箱:651063757@qq.com,邮件标题注明【去有诗的地方】,来稿须附带视频名称、作品简介、主创信息(参赛者姓名、联系电话、所在单位);参赛作品必须通过“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B站(哔哩哔哩)”“西瓜视频”“视频号”“快手”、“抖音”“小红书”“头条号”“大鱼号”“百家号”“企鹅号”进行投稿。
2、州内参赛作品可直接报送,加标签【去有诗的地方】,并完善信息页作品简介、作者姓名、单位、电话等信息;也可发送至邮箱:651063757@qq.com,邮件标题注明【去有诗的地方】,来稿须附带视频名称、作品简介、主创信息(参赛者姓名、联系电话、所在单位)。
五、参赛须知
1、作品内容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主题鲜明,积极健康,不得含有色情、暴力、血腥等不良内容。新闻类题材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要素齐全。
2、参赛作品体裁不限,可以为剧情片、纪录片、形象片、创意短片、公益广告等。
3、参赛作品时长原则不少于15秒、不超过5分钟。
4、投稿作品需横屏拍摄,视频画幅比例建议16:9,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视频帧速建议采用25帧/秒或30帧/秒,音频立体声48KHZ 2.0及以上。手机拍摄要求画质和声音清晰。
5、投稿者应对作品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并保证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
6、此次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参评费等。
来源 子午镇主办方
责编 田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