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4.6级震后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游客科学避震自救温馨提示

8月20日23时4分

普洱市思茅区发生4.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

震中位于倚象镇老龙寨附近

距离思茅区主城区5公里

思茅区主城区震感明显

地震发生后,市、区两级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深入村、组核实灾情,逐村逐户核实人员是否有伤亡。对交通沿线等危险路段重点排查,迅速排除险情隐患,对村民危房重点排查。及时向社会发布地震信息,加强舆情管控,做好社会治安秩序维护。

8月21日,地震发生第二天,全区各乡镇(街道)及各行各业、居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

游客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方法

但不必谈“震”色变、过于惊慌

保持相对冷静的心态

更好地采取避险措施

减少因恐慌和不当逃生方法造成的安全事故

请接收这份来自我国应急管理部的《地震自救指南》

地震逃生要点

把握“黄金十二秒”

勿慌乱、先躲避、后撤离

找空间、保护头、忌电梯

一旦被困怎么办?

存体力、传信号、等救援

避震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

震后快速撤离

避震正确姿势

伏地、遮挡、手抓牢

在室内

1.近水不近火

保持冷静,快速判断自己所处位置和震动状况,就近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屋内,近水不近火;伏而待定,保护头颈部。

2.远离坠落物

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以免被坠落物体伤害;若在教室或图书馆,远离书架,躲避在书桌下方,双手紧抓桌腿。

3.不乘电梯不恋物

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不要乘坐电梯、跳楼或者破窗而出,要选择步行下楼,撤离时要遮挡头部以免坠落伤物带来伤害。

在教室

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者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地

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的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地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注意保护头部;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以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序撤离。

在户外

1.尽快到开阔地带

2.远离高大建筑物

避开楼房、玻璃幕墙、立交桥、过街天桥、高烟囱和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建筑物或易跌落的大型物件。

3.远离危险环境

远离水坝、陡峭山崖以及易燃易爆、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工厂或设施等。

警惕地震逃生避险三大误区

【误区一】发生地震马上往户外逃

真相:如果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应首选室内避震。

地震发生在瞬时,人在出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伤的概率较大;屋顶的砖瓦、广告牌、玻璃墙等也都有倒塌的危险;住在高层的人如果都同时往外逃,容易发生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误区二】躲入衣柜等家具里

真相:大衣柜虽然结实,但是重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人一旦到柜子里就会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误区三】趴在地上或者躺着等待救援可以节省体力

真相:最好的姿势是双手护头、曲身侧卧(保护脊椎)。地震发生时躺卧或趴着的姿势都是很危险的,这样会使身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废墟等物体集中的几率比站着时要大五倍,而且躺卧也不利于身体的灵活活动。

游客在旅行前可以提前了解地震应急知识

熟悉所住酒店的应急逃生通道和周边安全场所位置

遇到突发地震来临无需过度恐慌

尽量保持镇静

采取安全防范方法应对

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随时关注权威媒体和官方渠道的震情分析

文旅头条通讯员 姚梦溪 整理

来源  “地震自救指南”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