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永仁县:政协提案助力“彝绣”产业发展

近年来,楚雄州永仁县政协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多措并举推动彝绣“绣品变产品、绣场变市场、绣片变名片”,彝绣成为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增收、家门口就业的又一重要渠道。

履职担当,委员“为民服务”谏真言。政协委员黄荟蓉在政协永仁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三次会议提出《关于进一步将彝绣纳入中小学手工课和美术课课程》的提案,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据此,永仁县政协委员纷纷提出意见,助推彝绣传承与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州级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1个,彝绣产业协会1个,有彝绣企业50户(其中规上企业1家)、个体工商户60户、专业合作社6个,彝绣扶贫车间5个,彝绣工坊91个、有绣娘2973人,形成了“园区+企业+协会(合作社)+绣娘”的彝绣产业发展模式。仅2024年一季度,实现产值1100万元,增加值760万元。

凝聚共识,彝绣传承发展结硕果。近年来,楚雄州永仁县政协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彝绣传承与发展情况开展视察、调研、专题协商等履职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2次对全县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部署。组织相关单位专题研究非遗文化进校园重点工作,助推县委制定下发《永仁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编撰了一批本土教学大纲、教材,按照“2+N”的模式有序推动活动课程,打造5个精品示范社团,完善“家校师资库”。在社科普及宣传周期间,组织四名彝绣青年人才走进学校开展彝族文化知识培训活动。建立“1+4”新品发布机制,年初举办“非遗庆丰年—永仁县2024年非遗服装服饰设计大赛暨手工刺绣(彝绣)技能竞赛”,有30家企业、12件参赛作品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形成“乡愁”“融创”“华服”3个服装系列品牌。

汇聚力量,增添彝绣传承发展新引擎。通过委员们的纷纷建议和参与,县委、县政府健全了工作机制,建立了专班成员单位定点挂钩帮扶彝绣企业和支持重点绣娘工作机制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相融合,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企业+协会+农户”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认真落实了全州彝绣产业系列政策,完善市场主体扶持措施;完善了彝族刺绣青苗人才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遴选培养返乡大学生、“绣”二代等青年人才,加快了推进建设一支懂市场、能设计、会管理的彝绣青年人才队伍并积极与楚雄师范学院、楚雄技师学院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以深化沪滇、闽滇文化协作交流为引领,大力拓展福建、广东、上海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国外等更大更广区域市场。借助中国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暨“阳光永仁·四季康养”城市形象展示体验进都市系列活动。搭建彝绣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加强彝绣产品省内外交流和宣传推介活动,使彝绣与节庆、与旅游的高度融合,推动彝绣产品进酒店、进景区、进卖场,制定彝绣主题文化旅游体验线路。

来源:永仁县政协 、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胡德宏 何雪梅

责编 马寅瑞

校对 王楚云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