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非遗会说话|傣族织锦:用线交织出的指尖“传奇”

“花开十三朵,民族一家亲”

世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汉、哈尼等13个民族

以其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非遗技艺

让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

增添了一抹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非遗的视角

走进西双版纳

聆听一段段来自非遗好物的“自白”

了解和感受非遗的魅力

傣族织锦

我是傣族先民劳动的产物,是傣族造型艺术最早期的表达方式之一,至今仍然存在于傣家人的衣、食、住、行中,从人们穿着的傣装到家中常见的装饰品等都有着我的身影,我也凭借其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装点着傣家人的生活。傣族手工织锦技艺,是傣族人民上千年的编织技艺和审美观念的结晶,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


傣族传统织锦主要以白底为主,图案所呈现出的对称性、对比性、连续性,以及疏密结合、具象抽象结合等特点,既含蓄地彰显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又体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傣族妇女也通过将对生活的美好和向往融入到了织锦中,在编织图腾花纹时创造出了高洁的荷花,婷立的槟榔、吉祥的孔雀、庄重的大象、威严的麒麟、圆润的蕨菜、祥瑞的龙凤等多姿多彩的生动图案。

(赵丽 摄)

傣锦美观大方的样式,极具浓郁的民族风格,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迁,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傣锦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创新,除了制作传统服饰外,还制造出了抱枕、杯垫、茶席等新产品,同时,以板蓝根及其他天然植物为原料染出蓝色等傣锦也不在少数。丰富多样的文创和既保留传统元素又符合大家审美的现在傣锦,也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被更多人所熟知和喜爱。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舒琪 整理

李舒琪 图

来源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汤雁玲

校对 徐俊

审核 李元

终审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