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今年的中秋假期,短途游、周边游是主流。多地景区充分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新中式主题活动,通过互动娱乐和非遗表演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中秋文化习俗。国潮涌动,融入美好生活,当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挖掘,游客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得到满足,点燃了消费热情,洋溢着文化自信。
博物馆延时 惬意美好
南京绳结“花好月圆”寓意美好、面塑“玉兔抱月”惟妙惟肖、南京皮影“嫦娥奔月”雅致灵动……中秋佳节,南京博物院延时开放,非遗馆传承人集体创作展出各类中秋主题非遗手工艺作品。在南京博物院小剧场、老茶馆里,还有“板桥清风·中秋雅韵”名家展演,扬剧折子戏、昆剧折子戏等轮番上演。
近日,江苏省文旅部门公布新规,从这个中秋假期开始,江苏省属博物馆在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将延长开放时间,全年累计延长开放日不少于60天。中秋假期3天,南京博物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延时开放至21时。南京博物院还提到,延时开放期间于每日17时增发门票3000张。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拾峰介绍,通过丰富产品供给、延长服务时间、精品展览直达基层等具体举措,创新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江苏路径”,切实缓解“预约难”问题。
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天是美好宜人的时节。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游客制作秋季节气贴画,识秋色、品秋味、享秋趣,了解秋天的传统文化;专为青少年打造的历史、水工、科技和人文的STEM特色教育研学空间,在中秋节夜场期间加开4场次。
(游客在桐乡濮院时尚古镇赏月 景区 供图)
“皓月当空时, 在‘老大殿’前拍照肯定非常‘出片’。”汉服爱好者小顾早早地和朋友相约中秋假期的南京博物院之夜,“老大殿”是南京博物院第一件不可移动文物,夜色中流光溢彩。另外,“老大殿”与15件(套)可移动精品数字文物元素结合的文物光影秀也在上演。
文博场馆的热度已经渗透到众多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小城市。近两年,景德镇因其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为丰富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在中秋假期延时开放至21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暑期开始推出了延时服务和“博物馆之夜”活动,“馆长开讲”“少年说瓷”“瓷文化探秘营”“手作研习坊”等一系列活动,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欢迎。
还有不少年轻游客选择夜游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夜晚,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8个蛋形窑体建筑在里弄和绿树的掩映下格外瞩目,潺潺流水声在夜间奏出美妙的音乐,各种灯光线条将博物馆映衬得极富节奏和韵律的美感。错落有致的展馆每一个角度都很美,吸引游客在这里参观、打卡、拍照,享受着博物馆夜游带来的清爽惬意。
在洛阳民俗博物馆推出的“月圆人团圆——巧绘月球灯”活动现场,家长和孩子们跟着老师动手自己制作花灯,他们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制作技巧。一位家长分享:“在每一剪、每一粘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小朋友们的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在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推出的“藏在文物里的中秋”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含有中秋元素的各类文物,寻觅文物中蕴含的别样中秋味。
据了解,9月16日是周一,通常博物馆例行闭馆。但由于正值中秋假期,多地文博场馆取消周一例行闭馆,方便游客进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新中式玩法 沉浸其中
传统节日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多地景区挖掘中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中的浪漫诗意。
“烧宝塔”是江西传统中秋风俗。在江西吉安后河·梦回庐陵景区,砖块垒砌的宝塔上尖下圆,塔身四面有孔,孔孔相通。经过请接火种、敬酒、喝彩圈塔和添财(柴)等流程,聚火点塔开始了。游客围着宝塔齐声背诵《水调歌头》,赏月观火,仪式感满满。
(游客在吉安后河·梦回庐陵景区体验“烧宝塔” 景区 供图)
后河·梦回庐陵景区在中秋节期间还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热气球体验活动,热气球打造成精美的月亮形状,唯美浪漫。另外,《后河月影谜境》实景剧本娱乐契合中秋主题,游客领取任务卡在后河寻找月宫通道的秘密,通过与玉兔、嫦娥、吴刚等角色互动获取关键信物,通过参与猜灯谜、拼图比赛击铜钱游戏等互动游戏获取线索。
在浙江桐乡濮院时尚古镇,捧一只荷花灯轻轻放入河中,让美好的心愿飘向远方;濮驸马第广场上,一个个灯谜悬挂在花灯下,富有诗意又充满趣味;双面戏台上,中秋民乐正在上演,丝竹之音悠扬绵长……中秋假期,濮院时尚古镇推出“潮月计划”。“推窗即江南,处处皆秀场。”时尚与诗意在古镇中交融碰撞,宋潮巡游准时出发,凤栖夜肆蹦迪释放年轻人的热情,更有NPC互动、乐队演奏穿插其中。
“走月亮”源自江南古老传统。人们结伴提灯,月下漫游,走过三座桥,祈愿团圆安康,在“走月亮”中体验中秋佳节的文化魅力。中秋假期,乌镇景区推出“中秋‘走’月亮”特色主题活动,包含“天上月·境中月”“水中月·景中月”两大主题。
“走过三桥——万兴桥,放生桥,定升桥,当地人说有美好的寓意‘步步高升’,站在桥上看风景更有层次感。”上海游客林女士身穿汉服前来沉浸式体验“走月亮”,“月色和风景都是流动的,真的是‘走’月亮,古人太浪漫了。” 一路上,还能与NPC“十二月神”不期而遇,参与祭月仪式互动,感受一份独属于中秋节的庄重与美好,更有宋韵主题的“昭明月集”展露古典生活方式美学。
四川剑门关景区以“背诵《蜀道难》免门票”活动赢得了不少年轻游客的心。中秋假期,景区又推出“向玉兔投喂月饼”和“望月捶丸”活动。“捶丸”是中国古代球类运动项目之一,又被现代人称作是“古代的高尔夫球”。在场上设洞穴,用杖击打将小球打入洞穴中则为胜利。“运动不激烈,但是很有趣。”有的游客挑战“背诵《蜀道难》免门票”成功,但“捶丸”却屡屡不进,引来一阵唏嘘和欢笑。
国潮消费热 活力满满
采访过程中,不少景区业者提到,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只满足于应付式过节,而是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内涵。把文化底蕴和过节的仪式感结合在一起,成为景区在创新节庆产品和消费场景中的发力点。
游园集章、汉服变妆、赏月打卡,展现古风之美;中医把脉、非遗漆扇,重现风雅民俗;鱼灯夜游、非遗大赏,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宫廷乐舞、国风演奏,尽享古乐新奏的独特魅力……多地景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互动结合,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沉浸式的雅集盛宴,点燃消费热情。
多家OTA发布的“2024中秋假期旅行趋势报告”显示,短途游、周边游是主导。赏月、游园等深度体验历史文化的“中式夜游”成为2024年中秋假期的文旅消费亮点,各大城市的夜间游船、古镇夜游、集市灯火等成为年轻游客的热门选择。其中,近期,古镇夜游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77%,夜间游船搜索热度环比上涨42%。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也提到,泛舟赏月、烧塔仔、博饼等,是泉州独特的中秋民俗,游客来泉州过中秋,主要是为了体验泉州特色文化。而且,木偶戏、高甲戏、梨园戏等受到游客追捧,看戏已经成为游客来泉州旅游的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黑神话:悟空》游戏走红带火了山西旅游,旅游平台数据显示,9月15日出发,北京—太原的部分热门车次迅速售罄,山西大同、朔州、忻州等游戏取景地近期搜索热度增长迅猛。
在马蜂窝发布的中秋热门赏月目的地排行榜上,因《黑神话:悟空》而热度上升的山西五台山凭借“赏月+祈福”夺得魁首,四川四姑娘山凭借“赏月+观星+看日出”的多重体验位居次席,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则因“赏月+露营”大受自驾游客的热捧。此外,秦淮河、蓬莱阁、大唐不夜城等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景点也被年轻人列入中秋赏月打卡目的地。
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提到:“年轻人的赏月场景日益丰富,在旅行过程中追寻自我实现,在欣赏风景中寻找自己,并热衷于通过沉浸式体验切身感受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饱含文化自信。当下有文化积淀、国潮设计、科技体验的场景赢得年轻人的心,景区应加强历史文化的诠释和活化,打造更多体验型的文旅消费项目。”
各地文旅部门也为中秋文旅消费热“保驾护航”。由于“跟着悟空游山西”持续产生热度,忻州市委在节前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中秋假期旅游安全服务保障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总结经验、补好短板,在环境卫生、交通线路等方面强化举措、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为游客提供贴心、暖心、便捷服务。提前梳理研判各景区节假日期间出现的堵点、难点问题,做细分析研判,做好应对预案,做足应急准备,开展各类隐患排查整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道路交通、旅游安全、消防安全等各项工作。
山西各地文旅部门也及时行动起来,抢抓“跟着悟空游山西”等流量风口,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鼓励引导各大景区根据自身特点集中推出一批有特色、高品质的文旅活动,做好引流文章,讲好山西故事,体现山西温度,真正让人气聚起来、消费火起来。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