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瓢牛肉,火旺汤沸,香飘入魂,一席欢笑,一尝难忘。抽个时间,走进保山八大营村,一起打卡“火瓢牛肉文化园”,探寻舌尖上的美味吧!
八大营村,隶属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育德社区。这里出了一对美食家夫妇——张信宗、马宝兰,他们就是火瓢牛肉的创始人。自1985年营业以来,他们家的牛肉在传承清汤牛肉风味的基础上,借鉴民间火锅形式,做了六项创新。一是烹饪器皿,所谓“火瓢”,是创始人在全国首次推出自己手工打制的长柄大红铜瓢,以瓢为锅,烹煮牛肉片,故名“火瓢牛肉”。二是秘制调料,所用几十种调料均为云南天然植物香料。三是选用的牛肉是保山特有的黄牛品种,肉质鲜嫩肥美。四是牛汤,整头牛一锅煮,用所有食材熬制,牛肉煮熟后捞出备用,牛汤香气扑鼻,原汁原味。五是一桌一灶,一火一瓢。吃的时候把牛肉切成片状,肥瘦适当,还可加入牛筋、牛杂等。除了牛肉,锅底还配有白菜、小瓜、洋芋等时令蔬菜,滋味十足。六是配料讲究,肉味鲜美,具有大瓢煮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英豪之气。因此,深受食客的喜爱和追捧。
截至目前,张信宗、马宝兰夫妇共经营着13家火瓢牛肉店,每到饭点,便有顾客盈门,品尝火瓢牛肉,大快朵颐。2003年,张信宗、马宝兰夫妇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火瓢”商标,2012年,“火瓢”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12年10月,“火瓢牛肉”制作技艺入选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 在保山众多美食中,火瓢牛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别致的器皿、温暖的烟火、丰富的菜肴以及深厚的非遗美食文化内涵,征服着食客的味蕾。在外来食客中,甚至流传着“来保山不吃火瓢牛肉,白来保山走一遭。”的说法,火瓢牛肉已成为保山乃至云南旅游的一张靓丽美食名片。
经过近四十年的辛勤经营,张信宗、马宝兰夫妇如今小有成就,但他们始终想着造福家乡。于是,他们决定在八大营村的老砖瓦厂旧址建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火瓢牛肉文化园”,带动家乡美食产业发展。
正在建设中的“火瓢牛肉文化园”,将建筑风貌与八大营村的田园风光融合在一起,舒适静逸,远离城市的喧嚣,餐厅设计别具匠心,富有人文韵味,在此就餐,可聊私语、品美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文旅头条通讯员 陈永军 任雁良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李亚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