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的云南红|追寻红色记忆,国庆期间邀您共赴一场精神洗礼之旅

编者按:探访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观看红色演艺,购买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旅游不仅是文旅市场中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各地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的重要途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生动讲好云岭大地上发生的红色文化故事,展示新征程中涌现出来的文旅新气象,文旅头条新闻网策划推出“文旅中的云南红”系列报道,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展示云南形象。

云南

不仅有着迷人的风景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其中,大理、保山、德宏、怒江

都留下了先辈们的革命足迹

让我们在国庆期间追随革命先辈的奋斗轨迹

踏上这场红色之旅

铭记历史、自强不息——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革命老区县有5个。主要有两条线路:红军过大理红色旅游线路(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红军村>—宾川县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宾川县南薰桥—鹤庆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公园—鹤庆县红色文化陈列馆);革命烽火红色旅游线路(祥云县王复生、王德三革命纪念馆—祥云县云南驿机场旧址—大理市周保中将军纪念馆—大理市喜洲镇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弥渡县五台山革命根据地遗址—巍山县翁家垭口红色教育基地—剑川县景风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及张伯简纪念馆)。线路部分景点介绍如下——

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红军村)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进入宾川新庄村,休整一晚后,攻克州城,歼灭守城顽敌。当时的新庄村只有九户人家五名青壮年,其中四位青年毅然参加红军,并为革命事业英勇捐躯。当时红军驻留在新庄的临时指挥部、伙房、马厩等设在村民家中被村民完整保存了下来。现复原了当年红军战士宿舍、宣传标语场景,陈列绘画、照片、真实的红军物品等。新庄村建成了大理州首个“红军村”,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大理市喜洲镇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

1938年,华中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为躲避战火、拯救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曾西迁到喜洲办学八年,在当地修建了万花溪水电站,为私立五台中学提供师资授课,与当地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纪念历史,2016年12月,经大理州文物局批准,同意在喜洲镇寺里村大慈寺建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2017年11月,大理喜洲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顺利开馆。纪念馆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19平米,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展示、场景复原以及科技陈列手段的综合运用,组建成一个集陈列展示、参观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专题性陈列馆,成为喜洲一张新的文化名片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阵地。

【保山】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大理、临沧、德宏、怒江等州市相邻,与缅甸接壤。保山市有着不少红色旅游资源,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景区已入围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主要有线路: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旅游线路(保山市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纪念碑一保山市梁金山故居一施甸县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一施甸县杨善洲故居一施甸县清平洞景区一腾冲市和顺镇艾思奇纪念馆一腾冲市李根源旧居)。部分景点介绍如下——

腾冲市和顺镇艾思奇纪念馆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腾冲市和顺镇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被赞誉为“人民的哲学家”。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奉调延安先后担仟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总编辑、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艾思奇纪念馆位于腾冲市和顺镇水碓村龙潭,主体建筑建于1918年,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1984年成立“艾思奇纪念馆”并对公众开放。纪念馆内陈展介绍艾思奇同志生平事迹的图片、实物,对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施甸县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

杨善洲,原中共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杨善洲带领林场职工和周边群众艰苦奋斗22年,植树造林面积达5.6万亩,2009年杨善洲将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杨善洲去世后,为了铭记他兴办林场、绿化荒地的功绩,大亮山林场正式更名为“善洲林场”。杨善洲是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最美奋斗者”。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由善洲林场及其周边的杨善洲干部学院、善洲墓园、善洲小道、故事林、党徽树、老窝棚、老场部、陈列馆、眺望塔等组成。

【德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与保山市相邻,与缅甸接壤,是历史上“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抗战中经畹町连通缅甸的滇缅公路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生命线,重要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悠久的红色历史,孕育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主要有两条线路:中缅胞波友谊红色旅游线路(芒市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芒市中缅边民联欢大会遗址<中缅友谊树>—芒市周恩来总理纪念亭—瑞丽市畹町中缅友好纪念馆);边疆革命斗争红色旅游线路(梁河县李根源、尹培源、尹培沄故居展厅一梁河县中共梁河特委纪念馆—盈江县盈江烈士陵园—盈江县葫芦口战斗遗址—瑞丽市畹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瑞丽市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瑞丽市畹町桥)。部分景点介绍如下——

芒市周恩来总理纪念亭

为纪念1956年周恩来总理到芒市出席中缅边民联欢大会,德宏州在芒市勐巴娜西珍奇园内修建了周恩来总理纪念亭。纪念亭基座为四面八方体,围有大理石栏杆,亭塔为重檐叠阁状,高27米,28只金孔雀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琉璃瓦飞檐上。亭内方柱正面的黑石碑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的汉白玉侧面浮雕头像,其他三面分别刻写着汉文、傣文、景颇文的横额和亭记。

芒市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

罗志昌,芒市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到云南省恢复地下党组织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是德宏州第一名共产党员、德宏州第一名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进步青年。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位于芒市环城东路149号,面积16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为前言、德宏州党的历史发展、芒市党的历史发展、罗志昌简介和罗志昌主要事迹等七个部分,采用文字讲述、图片佐证、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绎和借助人物铜像、油画重现等方式,宣扬罗志昌同志光辉革命的一生。

【怒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与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邻,与西藏相接,与缅甸接壤,是国家西南重要安全屏障。怒江州境内具有以重要历史价值的“两馆一碑”(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驼峰航线纪念馆)为代表的丰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2021年,重点展现云南省怒江州僳僳族村寨在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傈僳山寨换新颜”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主要线路有两条:保卫边疆红色旅游线路(泸水市片马“风雪丫口”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泸水市片马抗英遗址<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福贡县原“中共怒江特区工委”驻地及碧江和平解放谈判遗址—贡山县独龙江乡国门小学—贡山县那怡洛虎口岩剿匪战斗遗址);革命暴动红色旅游线路(福贡县碧江烈士陵园一兰坪县通甸武装暴动陈列馆一泸水市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部分景点介绍如下——

泸水市片马抗英遗址

片马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割分的部分。1900年,英军千余人入侵原属我国的茨竹、派赖和滚马等地,次年强占我国领土片马,在我国领土上修路、筑炮台、私立界碑,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片马事件”。面对侵略者的强暴行为,片马的景颇、傈僳等各民族人民会同泸水各土司武装抗击侵略者。1943年,英国侵略者撤兵,片马人民抗英取得胜利。片马抗英纪念馆占地面积3036.04平方米,展览由“古老的国土”“英马武装入侵”“片马民众奋起反抗”等部分组成,有展品116件,历史图片34件,实物26件。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碑体由盾牌、剑、碑基组成,象征着傈僳族、景颇族、怒族等各民族人民团结抗英。

福贡县原“中共怒江特区工委”驻地及碧江和平解放谈判遗址

1949年9月,中共滇西工委决定在碧江知子罗成立中共怒江特区工委。怒江特区党组织多次派人前往泸水谈判,在泸水各民族的努力下,召开了泸水第一次各族各界代表会议,泸水和平解放,怒江全境获得解放。“中共怒江特区工委”驻地及碧江和平解放谈判遗址位于福贡县匹河乡知子罗村,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边疆人民解放碧江,立足怒江实际,团结带领怒江各族人民采取“直接过渡”方式,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千年跨越。这是边疆少数民族获取解放和力求和平的历史见证,也是怒江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见证。



策划 张敏 李文女

统筹 李亚

特别鸣谢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省乡村旅游协会提供资料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奥 综合整理

江蕊先、冉艳团、微游怒江、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宾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市喜洲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腾冲市委宣传部 图

张楠 设计

责编 刘榕杉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李元